时下已进入7月份,再经过十多天,南方地区的早籼稻将逐步进入收割期。随着早稻收割工作的开始,各项收购活动也将逐渐展开,新季水稻的收购价格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目前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今年水稻的开秤价格普遍看涨,但考虑到目前国内通货膨胀形式的严峻性,以及国家控制通胀的决心和力度,水稻价格究竟能涨到多少,确实值得我们考究,以下我们将针对目前的各种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国际粮源紧张,国家政策扶植。自07年开始全球粮源日渐紧张,国际大米价格大幅攀升,部分国家由于米价涨幅过大,已经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由于连续5年来粮食增产,粮食供给基本保持平衡,大米价格也一直维持稳定。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特别是针对07年国内稻谷价格委靡不振,稻农积极性有所下滑的情况,国家自今年年初开始,陆续出台了系列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将08年粳稻最低收购价由2007年的0.75元/斤逐渐上调至0.82元/斤,上调幅度达0.07元/斤。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去年持平,略有上扬。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将间接推高今年新季水稻的价格走势。
国内通货膨胀,种植成本上涨提振。自去年中后期开始,我国CPI增幅不断攀升,国内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农用生产物资、地租、人工费用、化肥价格等也随之大幅上扬,其中多数品种的化肥价格翻番。而今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走高,迫于价格压力,国家宣布6月1日起调高柴油价格1000/吨,而为了缓解国内铁路运输价格偏低的矛盾,国家发改委再次宣布自7月1日起调高了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生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上扬,将增强农民的惜售心理,新稻的销售价格也将水涨船高。
天气状况仍不明朗,有待观察。进入08年以后,国内的天气状况也令人难以乐观。年初国内东北地区普遍少雨,土壤墒情偏旱,部分地区积极展开人工增雨,增加土壤湿度。自5月份开始,东北地区的旱情随着几轮大范围的降雨而逐步得到改善,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黑龙江东部、吉林部分地区略有偏涝。由于近期东北地区阴雨天过多,气温较往年略有偏低,令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略显缓慢,但随着近期气温的快速升高,预计对农作物生长进度影响不大。我国南方早稻种植区前期由于连续的、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导致多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个别地区农田被毁,部分早稻种植区出现病虫灾害,早稻授粉过程受到一定影响。目前进入7月份之后,连续的降雨也或将阻碍早稻收割进程。由于目前还没有进入收割期,是否对早稻产量造成影响仍不能明朗,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国家加大补贴力度,粮价涨幅空间有限。虽然今年由于多种因素可能造成新季水稻收购价格上浮,但以下因素也不同我们忽视:首先,由于国内目前通涨形势严峻,国家正积极出台措施维护经济平稳,加大了对市场价格行情的监测力度,对于部分行业的价格调整态度谨慎。其次,粮食价格与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其价格走势也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在目前生活物资价格普遍上涨的大前提下,粮食价格若进一步高走,将势必增加通货膨胀的严峻性,容易引发恐慌情绪,不利于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最后,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令农民种植收益下降的情况,国家已经及时地增加了农业种植补贴力度,保证了农民的粮食种植收益率,维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前期国际粮食供应紧张,国际粮格普遍上扬,我国政府适时调整出口关税,控制粮食出口数量,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稳定了国内粮食价格。不难看出,维护粮食价格走势稳定,是国家经济控制的重中之重,新季稻谷的价格之路也将在国家的控制下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