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07年早稻产量政策估析

2007-06-29 10:372220
2007年早稻还有1个月就大规模收割上市了,那么今年早稻的产量如何?生产成本有没有增加?最低收购价政策会不会有变化?等等,本文拟就这些市场人士关心的话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产量
    农作物的产量永远是市场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由于今年早稻距离成熟期还有一段时间,产量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公开发布的主要粮油作物产量数据中,仅有稻谷的产量的总体预测,没有早稻的具体数据。笔者致电询问早稻情况,给出的数据是3314万吨,较去年的3187万吨增产127万吨,增产幅度为3.98%。   
    据国家发改委近期的调查报告,今年早籼稻户均播种面积为0.55亩,比上年略减0.7%;但早稻播种面积预计为9075万亩,比2006年扩大90万亩,增长1%。
具体到一些产区,安徽农调队调查显示,今年安徽省早稻播种面积较去年有一定减少,减幅为1.4%,
江西省早稻播种面积预计为2059万亩,较去年增4.3万亩,增幅2.1%。该省早稻目前正处孕穗期,由于近期江西省天气总体较好,雨水充足,早稻长势总体较好,一二类苗在85%以上,已搭好了丰产苗架,只要后期无重大灾害,增产非常有希望。
     湖南粮食部门调查认为:今年湖南省的早稻种植面积在去年2381万亩的基础上有所波动,加上今年降水比平常年份减少30%左右,造成部分地区干旱,以及病虫害、水灾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见今年湖南省早稻产量在去年900万吨附近徘徊。
    广东省今年的早稻生产情况政府相关机构没有公布,据笔者对省内湛江、珠海、肇庆等地的粮食部门及相关企业的电话采访,今年广东省内早稻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长势不错,前期天气对早稻生产影响不大。
    总体分析,今年早稻有可能增产,但是幅度有限,天气仍然是后市密切关注的因素。
    二、种植成本
    粮食生产成本是制约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瓶颈。近几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农资价格上涨的措施,规范了农资市场,但农药、化肥、机械用工、人工工资价格的上涨,仍是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据调查,尿素每50公斤零售价为91元,比去年增加2元,涨幅为2.2%;氮铵27元,比去年增加3元,涨幅为12.5%;复合肥55元,比去年增加10元,涨幅为22.2%;钾肥108元,比去年增加4元,涨幅为3.7%;农用薄膜340元,比去年增加40元,涨幅为13.3%。二是机耕作业费用高。翻耕土地每亩60元,比去年增15元,涨幅为25%;稻田抛秧、收割每亩50-70元,比去年提高20%-25%。三是人工费用上升。男劳力每日工价50元,女劳力在40元左右。四是土地承包金逐年攀升。今年每亩稻田年承包租金由去年的70~100元上升到今年的100-130元。
    三、运输成本
    近期由于公路货运实行载重计量收费,粮食企业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以益阳兰溪粮食市场发运大米至广州为例,以前每吨运费为115-120元。公路货运收费方式改变后,每吨运费升至160-170元,涨幅40%左右。因此,粮食企业担心经营亏损,只得暂时压库,不敢轻易加工。销区粮食价可能被迫上涨,并对产区粮价产生互动作用。
    四、最低收购价政策
    今年的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还未出台,具体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还不得而知。但是由于今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与去年持平,今年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估计也将保持去年的水平。近日国家发改委就最低收购价政策答记者问时,表示维持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不变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这个价格水平能够保证农民种粮基本收益;2、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较稳定;3、今年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继续增加;4、稳定最低收购价水平,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粮食和副食品价格总水平。这四点理由也很可能是制定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调。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近期对农调户的电话询价,目前早籼稻:皖赣鄂湘粤桂六省每百斤平均为77.3元。其中,广东83.2元,湖北71元,广西89元,安徽73.1元,湖南78元,江西79元,均高出预计的最低收购价。可以预计早稻开秤后,农民将有较强的惜售心理,早稻价格有望高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