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来,国内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涨势趋缓,部分地区有所回落。截止9月13日,江西永新早稻收购价格全线继续走低,目前收购均价仅为84元/50公斤,比上期均价下跌1元/50公斤,跌幅1.2%;四川德阳地区部分县市新产稻谷收购价格在0.84元/斤,由于新产稻谷尚未大量上市,06年产稻谷收购价格依然保持高位,大米加工企业二等稻谷收购价格在0.87元/斤左右;安徽宣城市早籼稻收购价1.62-1.63元/公斤,较前期1.64-1.66元/公斤下跌0.02-0.03元/公斤,跌幅1.21%。
前期持续上涨的早稻价格,已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收购态度趋于谨慎,企业等待观望现象较为普遍。而与此同时,受学校开学、新产中晚稻即将收获等影响,农民为变现以及为收割新稻做准备,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市场双方态度的转变,导致近日部分产区早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预计后期随着市场供给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内早稻价格小幅回落态势仍将延续。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全国早稻总产量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市场供给较为充足。据国家统计局对早稻主产区抽样调查实割实测推算和非主产区统计,2007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196万吨(639亿斤),与上年的3187万吨(637亿斤)相比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其中,种植面积继续减少,2007年全国早稻种植面积5824千公顷(8736万亩),比上年减少167千公顷(250万亩),减少2.8%。单产提高,07年全国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488公斤(366公斤/亩),比上年增长3.2%。早稻主产区产量有增有减,其中今年江西由于政策到位,气候条件适宜,早稻产量增另24万吨;广东恢复性增产28万吨,保证了全国早稻总产量的稳定。而其他产区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使得产量下降,其中,广西减产11万吨,湖南减产10万吨。
其次,产区新稻陆续上市以及农户售积极性提高,将对早稻价格构成压力。近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新季中稻已少量上市。根据了解,目前湖北京山地区优质中稻米厂一般收购价为1640-1660元/吨,大米批发价2760元/吨,品质较佳;江西乐平普通中稻进厂价为1620-1640元/吨,大米批发价2540-2560元/吨。与早籼稻价格价差不明显,这可能会对后期早稻价格构成压力。同时9月份以来,产区农民为变现以及为收割新稻做准备,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市场双方态度的转变,导致近日部分产区早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
最后,大米销售情况不容乐观,新早稻收购数量同比有所减少。由于今年自开秤以来,南方新早稻价格一直处于较高区间,而米价相对偏低,一般加工企业均难以批量生产,除了储备正常轮换以外,米厂是消费主力军。目前南方产区早米生产、加工均显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一是新早米加工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地区;二是消费半径以当地市场为主;三是其它主产区早米生产量相对有限。以上供需格局决定了在原料节节攀升的形势下,当地加工企业被迫放缓早稻收购进度。另据统计,截至9月5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早籼稻467.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5.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3%,比上年同期减少202.1万吨。
综合来看,后市早稻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将受到限制,特别是随着其他新季稻谷的陆续上市,农户售粮积极性将会逐步提高。同时各市场主体关注焦点已逐渐转移,后期随着新产中晚稻的大规模上市,预计早稻市场有望迎来理性回归,其价格将继续小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