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东省28个县(市、区)253个稻谷成本收益直报调查户2007年早稻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早稻生产成本上升,单产增加,稻谷价格上升,亩产值增加,粮农种粮收益增加,平均每亩净利润94.9元,比2006年的43元增幅120.9%。
一、基本风调雨顺,增加投入产量增加
今年广东省早稻亩平产量为396.2公斤,比2006年的369公斤增加27.2公斤,增幅为7.4%。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重视,早稻生产条件得到保证。一方面是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得到明显改善。该省经历过2004-2006年连续遭受一次大旱灾和两次大洪灾的袭击后,各地有针对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14亿元、市县统筹安排1.13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别就我省粤东韩江水利枢纽06年建成投入使用,潮汕平原农业灌溉条件大为改善,为该地区早稻增产创造有利条件。第二方面原因是该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推广良种良法进程。预计全省早稻杂交水稻面积占51%,中优质稻面积达85%以上,其中超级稻面积26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5万亩。预计早稻抛秧面积107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750万亩。第三方面是政府继续出台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早稻面积154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7万亩。二是气候条件较好,早稻生产条件比较有利。今年我省早稻生长期间总体天气条件较好,气温较高,至稻谷晒干之前,除韩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外,未发生大范围和重大的旱、涝灾害。尤其是6月中旬到晒谷这段时间以来天气较好,光照较足,对早稻后期生长和灌浆成熟晒干等都有利。各地调查反映,今年早稻普遍长势良好且较均匀,一、二类禾面积大,有效穗多,结实率较高。三是由于上年早稻受到洪灾影响,减少较多,因此对比基数低,显得今年该省早稻增产幅度较大。
二、市场稻谷价格合理,诱导农民加大投入,成本增加
今年广东省早稻亩平均总成本为620.1元,比2006年的571.4元增加48.7元,上升8.5%。粮食生产成本是制约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瓶颈。近几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农资价格上涨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但农药、化肥、机械用工、人工工资价格的上涨,仍是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一)物质与服务投入为262.4元/亩,同比增幅13.2%。
一是租赁作业费用增加。租赁作业费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每亩租赁作业费93.1元,比上年增加21.5元,增幅30%,其中:机械作业费和畜力费分别上升34.8%和22.4%。机械作业费增加原因之一是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带动了机耕、机收等费用的持续上扬;之二是由于猪肉等副食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农机租赁使用费的增加;之三是由于农户使用机械耕种程度提高,增加了农机使用率。如博罗县早稻平均每亩租赁作业费为92.64元,同比增加19.41元,主要是由于农户使用机械耕种程度提高20%。
二是部分农资价格上升和使用量增加。据调查,每亩化肥费和农药费分别比2006年增加4元和6.5元。由于能源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今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继续上扬,据广东省土壤肥料部门信息,今年3、4月份进口氯化钾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4.3%和4%。国产化肥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4月份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国产复合肥分别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2.4%和1.6%。农药价格也是如此,如敌敌畏20.97元/公斤,比上年上涨18.3%。同时,个别农户水稻因受 “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增多而增加了农药使用量也使农药费支出增加。
三是人工成本为239元/亩,比上年增1.4%。其中:劳动日工价为25.5元/日,比增6.3%,06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6.4%,由此该省今年的劳动日工价也相应上升6.3%。雇工工价33.5元/日,比增5.6%。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99.3元,同比增加130.3元,增长8.9%,由此,早稻生产雇工工价也相应提高。虽然工价上升了,但由于使用机械增加和塑盘育秧抛秧等实用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早稻生产用工数量减少,今年广东省早稻生产平均每亩用工9.2天,同比减0.5天,减幅4.8%。
四是土地成本逐年攀升。今年每亩早稻土地成本118.6元,比上年的103.8元增幅14.3%。随着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早稻可耕地减少态势不可逆转,导致土地成本年年攀升。今年广东省夏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94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2%,其中粮食作物总计1898万亩,同比减少0.5%。
三、受上年全球粮食减产、成本增加和今年畜牧业价格飙升影响,早稻出售价格上涨
今年每50公斤早稻平均出售价格88.6元,比上年的81.6元上涨7元,涨幅8.6%。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省谷物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一季度上涨4.8%,二季度上涨7.7%,涨幅逐步增大。我们认为,今年稻谷价格上涨是国际和国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从国际市场看,2006年,由于严重干旱少雨,世界粮食产量下降,库存减少,粮价上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发布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将比2005年减产1.6%。与此同时,粮食消耗量却比产量高出了3.3%。世界粮食2006年末库存为3.75亿吨,比上年减7238万吨,首次低于18%的粮食安全线。产需缺口对市场的压力逐步加大,导致国际粮价也随之大幅上涨。尤其是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幅创下近10年来最高记录。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利用大豆制造生物柴油,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粮价上升,并波及到以粮食为原料的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
其次,成本增加推动粮食价格上涨。今年我省早稻总成本比上年上涨8.5%。
再次是自5月底以来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升又反过来牵动稻谷价格上升。
还有一个原因是优质稻面积增大,优质谷增多直接提高早稻出售价格。我队调查户的户均优质稻种植面积为2.2亩,比06年的2.18亩多出0.02亩。据省统计局数据,今年早稻优质稻种植面积1184.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2.8万亩,增幅4.7%。由于优质稻谷出售价格高于普通稻谷,因此优质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了早稻出售价格。
此轮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的一种必然性。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因此,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基础上发生的,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一种合理补偿。
四、产值提高,收益增加
由于早稻产量增加、稻谷出售价格上升,今年的亩产值达到715元,比上年的614.3高100.6元,增幅16.4%。由于产值的提高幅度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使得粮农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全省早稻亩净利润94.9元,比上年的43元增加51.9元,增幅120.9%。
我们认为,从目前的稻谷生产成本、收益来看,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加快增收步伐的好时机。
五、建议
(一)解决农业干旱缺水,节水灌溉势在必行。今年早稻基本风调雨顺,加上粮食价格上升,早稻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政府满意,粮农高兴。从早稻收成后,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干旱,今年1月至7月中旬全省累计降雨量953毫米,比正常年景同期减少一成多,尤其是继6月中旬以来持续酷热少雨干涸,7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量再度减少,旬降雨仅为15.3毫米,比常年偏少近八成。粤西部分地区因降雨减少、蓄水不足等原因造成缺水办田,导致晚稻插秧困难,严重影响晚造粮食生产。
有专家算了一笔细账:广东省有旱坡地61.8万公顷,大部分是“望天田”,由于缺乏有效的灌溉水源,部分农田无法耕种,有些甚至丢荒。农业是个用水大户,其实也是“耗水大户”。渠道是该省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土渠渗漏严重高达50- 6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70%以上。据统计,由于灌溉方式落后,加上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广东省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成。而节水灌溉面积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3。
一方面是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是惊人的浪费,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节水灌溉能有效缓解该省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该省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措施,也是对传统灌溉方式的一场革命。
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天气变化动态,增强防汛抗灾意识。“久旱之后必有大涝”,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长时间高温炎热后,我省容易出现局部强雷雨,要注意防御局部雷雨伴随的雷电和强降水。而这样的天气状况下,也容易形成强度较大的台风。因此,晚稻生产期间容易受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有关部门要根据天气预报和变化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做好防御台风灾害等各项防灾抗灾工作,加强晚稻田间管理,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保证晚稻生产顺利。
(二)降低粮食直补门槛,发挥政策效应,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亩,而种粮补贴政策是要求水稻播种面积标准为20亩/年以上,因此,该省能享受该补贴的粮农不多。从我队调查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253户调查户中能符合种粮直补政策的只有8户,调查户补贴率只有3%。如果算上其他补贴内容(如提供免费排灌等)的,调查户补贴率为21%,平均每亩补贴收入合计只有1.9元。因此,广东省种粮补贴政策如能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补贴内容,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三杆齐下,让更多的农民得到种粮补贴的实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养猪业,增加有机肥,促进粮食生产。今年早稻生产平均每亩农家肥费投入4.3元,比上年下降29.6%。今年早稻生产农家肥投入减少与当地养猪减少有关。广东省今年6月底生猪存栏数量为2075.1万头,比上年底下降7.34%。今年上半年农民养猪减少,导致早稻施用农家肥明显减少,化肥施用增加,不利于土壤的改良和粮食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况且今年猪肉价格上涨,上半年生猪价格同比上涨25.3%,7月底调查的毛猪出栏价格15.6元/公斤,规模养猪每头净利润有300多元。因此,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发展养猪,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增加有机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晚稻增产增收。
(四)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国家开始对稻谷等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年由于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预案没有启动。2005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首次启动,经过两年的实践,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展顺利,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起到了明显成效。从去年开始,粮价稳步上涨,而且上年全年稻谷每50公斤总成本74.1元,今年早稻为76.8元,均高于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低于粮食生产成本,容易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建议适当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12
11月19日吉林德惠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912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11-1815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25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2
11月13日江西九江稻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7
近日山西景德镇地区稻米价格
0评论2025-11-1326
11月13日江苏粳稻米价格稳中有落
0评论2025-11-1334
11月5日国内大米价格稳中有跌
0评论2025-11-0545
近日上饶地区稻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