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粮难”背离全球粮价
在全球粮食库存降至30年新低的背景下,本刊记者调研时却发现,辽宁省稻米产区,不可思议地出现了“卖粮难”。
辽宁大洼县新兴镇佗子里村部分农民告诉记者,往年秋收之后,村子里每天都有八九台收粮的三轮车上门收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运米大货车也“纷至沓来”。但2007年秋收之后,上门收粮的三轮车几乎没有,本地的大米加工企业也不收粮,外省市的收粮车则更少。
记者在盘锦市郊区的一个村了解到,2007年全村8000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到2008年1月20日,这个村新收稻米只售出35%,而上年同期已售出80%。
盘锦市大米产量占辽宁省大米总产量20%以上。盘锦市粮食局行业管理与指导科科长付晓东说,到2008年1月中旬,盘锦市粮食收购企业在秋收之后累计收购2亿公斤水稻,比上年同期减少近1亿公斤。这个市共有29个粮库,目前只有1/3开始大规模收粮,而往年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粮库都已经行动起来了。
与此同时,却是国际权威机构对于全球粮食供应趋紧的一再预警。
趋紧的粮食供需形势,使权威机构对今年全球粮价做出继续上扬的预测,并将其解读为当下全球通胀态势的重要原因。
而一些地区出现卖粮难,直接导致农民种植效益下降。
大洼县新兴镇佗子里村刘立文2007年种了10亩水稻,全年利润不足3000元,现在主要靠打工获得一些收入。他形象地说:“最近物价上涨这么快,只有稻米价格一直在跌。现在吃顿饺子,就是一袋稻子。”
眼下“卖粮难”的多重原因
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卖粮难”问题,既与气候环境等具体因素有关,也隐含着深刻的购销环节体制机制弊端。
首先是受去年东北稻米大幅增产影响,国内粮商稻谷库存较高。
2007年,仅黑龙江省稻米产量就比上年增加23亿多公斤,增幅17.5%,受此影响,辽宁水稻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批粮商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本刊记者在盘锦市大型国有粮库――友谊粮库了解到,到2008年1月上旬,这个粮库的稻米收购量只有1万吨,仅为上年度同期的1/3。上年度水稻价格持续上涨,粮商踊跃收粮,造成很多粮库稻谷积压。但是粮库将这些稻米售出时,市场价格平均下降了10%,粮库因而亏损。友谊粮库上年度收的粮,到现在还有5000吨没有卖出去。当前东北稻谷市场不稳定,因此粮库也在观望,等到价格稳定之后,粮库再大规模收粮。
其次是农民及粮食经销商处于购销僵持状态。
盘锦市友谊粮库主任赵喜忠说,上年度辽宁水稻主产区的稻米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94元,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因此2007年以来多数农民加大了水稻种植的投入力度,而且对未来稻米价格预期较高。但是盘锦地区的国储粮库每年在这个时候都要轮出7万吨以上稻米,市场价格一旦上涨,粮食部门就会很快轮出储备粮,价格就会回落。外地经销商不敢进货,都在观望,越降价越不敢买。
三是受气候因素影响,2007年度盘锦稻米质量比往年略低。
大洼县粮食集团下属的辽河三角洲米业有限公司经理方生说,盘锦地区2007年稻米产量较高,但出米率较低。往年平均是二等粮,2007年三等粮更多一些。而粮食收购企业收粮标准高,导致很多农民不能顺利卖粮。
四是粮食收购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据记者了解,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新的信用等级评估机制,加之2007年开始紧缩银根,农发行对粮食企业的贷款规模有所控制,这也加剧了粮食收购企业的贷款难度。赵喜忠说,当前农发行在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上的风险保证金比例达到10%~15%,且利息不能剔除。例如,粮库从农发行贷款1000万元粮食收购资金,扣除风险保证金之后只剩850万元~900万元的资金,但要按1000万元的贷款总额缴纳利息。农发行的这些政策增加了粮食收购企业的收购成本。
五是铁路运输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铁路运输瓶颈问题极大制约了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米的外运,并制约了稻米的加工,导致粮商不敢收粮。当前国内海运价格不稳定,从辽宁发往广东的集装箱价格两个月下降500元,因此进货商也不愿进货。方生说,受市场行情影响,2007/08年度公司还没有从农发行贷款进行大规模收购,而之前一个年度公司则从农发行贷款1800万元收购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