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粮食市场正常运行,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全市各级部门采取五条措施,狠抓早稻收购工作。
1、抓早稻收购的领导工作。市政府已下发永政办明电[2007]119号《关于认真做好今年早稻收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密切配合,把今年的早稻收购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实。
2、抓最低价收购。全市按照《2007年早籼稻最低收价购价执行预案》(发改经贸[2007]1690号)文件精神和“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销售”的原则,配合中储粮永州直属库和祁阳分库确定最低价委托收购库点46个,充分发挥早稻收购托市效应。
3、抓自主收购。一是抓“订单粮食”收购。省、市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年初与粮农签订的订单收购合同,以高于常规稻市场价20%的价格,优质优价收购,确保196万亩早稻优质稻“订单粮食”及时入库。二是抓轮换收购。各储备库充分利用资金足、信誉好的优势,抢抓时机收购,确保1.2亿斤轮换粮计划完成。三是抓委托收购。各粮食企业加强与两广粮食企业的产销合作,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保障”的原则,积极入市开展委托收购,切实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
4、抓早稻收购服务工作。全市粮食部门共腾出有效仓容9.78亿斤,组织收购人员1200人,引导粮食经纪人1500余人走村串户上门收粮,为农民售粮提供便捷。交通部门为粮食运输铺设绿色通道,在最低价收购预案启动后,对运粮车辆予以方便。金融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及时组织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并切实搞好准政策性粮食收购,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具备贷款条件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入市收购,激活早稻收购市场。
5、抓早稻收购的监管工作。自7月16日最低价收购预案启动后,各级粮食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质检、公安等涉粮部门,深入收购现场,积极开展粮食质量监管检查,认真查处无证经营、抬级抬价或压级压价、短斤少两和掺杂使假等损害消费者和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确保全市粮食流通秩序平稳。
由于近期旱情严重、落实晚稻种植难度增大,粮农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早稻收购价格处于高开状态。目前,早籼稻市场价为78元/百斤左右,早稻优质稻为95元/百斤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和13%。截止8月1日,全市累计收购早稻4000吨,其中收购优质稻“订单粮食”2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