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福州市场粮食价格动态

2007-08-02 10:382950

2007年上半年福州市场粮食价格总体呈现先抑后扬格局,大多品种价格从春节前后的高位下滑至四月中下旬的低点后,受宏观面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走高。其中以大豆、大豆色拉油走势最强,半年涨幅均超过10%,下面分品种进行回顾和分析。

  一、米、谷价格稳步攀升。

   四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米谷价格逐渐经过年后的调整后逐渐盘出底部,走出了一波缓慢上升的行情,其中04~05年产陈早谷价格从156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660元/吨,涨幅达6.4%;06年产早谷价格在1720元/吨,涨幅3.6%;陈早米价格从2280元/吨上涨至2340元/吨,涨幅达2.6%。浦城晚米、谷价格走势与早米谷相仿,七月末收于2600元/吨、1760元/吨,价格涨幅分别为4.8%、2.32%。江西丁优米中,“65002”价格涨幅3.86%,收于2960元/吨;“923”价格涨幅2.6%,收于3500~3540元/吨。福州粳米价格1~5月份走势较为疲弱,六月后明显走强,涨幅达7.63%,收2820元/吨;东北米价格类同于江苏粳米,涨幅在4.7%,收3100元/吨。糯米市场总体走势较弱,以浦城籼糯米为例,上半年价格一直徘徊在3560~3600元吨间。

   影响福州大米、谷价格走势的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

  上半年影响米、谷市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陈粮销售价格不断创新高。四月份以来,各地陈粮竞价销售交易会纷纷举行,销售价格不断走高。5月30日,福州竞价销售04~05年陈早谷2万多吨,成交均价在1617元/吨;厦门6月27日竞价销售8258吨陈早谷,成交价在1660元/吨左右;均超过了之前周边县市同品种的竞价销售价格。2、晚籼品种的“青黄不接”导致产销区价格齐上涨。六月份以来,06年产晚谷的销售逐渐进入尾声,产区可供应量明显减少,伴随着货源的紧缺,市场价格也不断攀升。7月25日福州市级晚谷轮换和6月27日厦门的晚谷拍卖成交价格均达到了1740~1760元/吨的高价。同时,在此期间每周举行的国家托市收购稻谷竞价销售交易的成交率也大幅提高。

   2、夏收早丁优品种缓解了晚籼品种的供应不足。

   3、7月份,江西新产早丁优开始在福州市场上市销售,福州人爱吃新米的习惯,使刚上市的“903”、“948”价格高达2900~3000元/吨,后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价格逐渐回稳在2820~2900元/吨。新早丁忧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籼品种的供应不足。

    未来影响国内米、谷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入夏以来,国内异常气候导致部分省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对夏粮的收获及秋粮的播种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在今年秋粮产量上得以体现,这对下半年稻米价格走势影响重大。2、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对稳定新粮上市时的价格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麦价格走势弱于大势

   上半年,福州小麦价格走势总体弱于其他粮食品种,价格基本维持在1640~1720元/吨的水平,进入夏收以来,连续4年增产的压力,一度使产区小麦市场价格走低。国家适时启动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价格回升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目前山东、河南三级麦的收购价格在1480~1520元/吨,也带动了销区小麦价格的回升。7月25日竞价采购的福州市级储备小麦带包装包入库成交价格达到1756~1784元/吨。由于今年小麦连续增产,市场和库存压力均较大,预计小麦收购末期价格将有所松动,有回落的可能。

   三、油脂市场行情火爆

  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油料、油脂市场异常活跃,价格攀升迅猛。据统计至七月份,福州大豆价格涨幅达到16.13%,收于3600元/吨;大豆色拉油价格涨幅达到11.54%,收于8700元/吨。影响国内大豆、大豆色拉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今年国内大豆面积大幅下降,预计07/08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量达到4800万吨,预计将进口大豆3300~3400万吨才能弥补国内大豆供给不足。2、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不断上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连续上涨,创下了近三年来的高点。

   未来大豆市场仍受众多利多因素的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农业部最新作物面积和库存报告显示均呈利好。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15%,是1995年以来的最低面积;
                    
  2、美报告具有短期炒作效果,天气和能源等题材较多;
                    
  3、当前国内大豆存量日渐减少,而且基本集中在贸易商手中,待价而沽心态较为突出;
                    
 4、近期豆油价格大幅上涨,豆粕价格也趋升,刺激大豆压榨需求;
 5、是国内进口大豆仍然维持高位,进口大豆成本价格对国内大豆构成较强支撑;
                    
 6、虽然养殖业遭遇疫情威胁,禽畜存栏降低,但近期猪肉等价格再次上涨,将刺激养殖业恢复增速加快;
                    
  7、国内大豆压榨加工潜力巨大,国内豆油需求增长,养殖业处于恢复增长之中,豆油、豆粕进入旺季后需求将加快;
                    
  8、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提升了对油脂需求,物价水平提高,也刺激大豆和豆油等的需求和行情上涨。

 四、饲料价格总体趋涨

 5月份受国内生猪价格上涨的影响,福州饲料价格总体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其中玉米价格涨幅达到5.95%,七月末收于1780~1800元/吨;豆粕价格涨幅达到4.96%,收于2540~2560元/吨;次粉价格涨幅达到6.41%,收于1660元/吨;麦皮价格涨幅达到3.85%,收于1080元/吨;秘鲁鱼粉价格跌幅达到18.28%,收于7600元/吨。

   以玉米为例,上半年影响其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供求关系不断趋紧。根据调查,以及与国内数位权威专家的探讨,我们发现,2005年全国实际玉米产量数字在1.34亿吨比较合理(个别大型粮食集团及分析机构甚至认为当年产量只有1.29亿吨)。另外,在玉米深加工及饲养业消费数量连年增长的带动下,国内玉米库存水平大幅下 降,至2006年国内实际玉米产量已经与实际消耗量基本持平。

  2、从2007年实际情况看,部分地区经过品种改良玉米产量大幅提高,但玉米水分较大;同时2006年-2007年由于暖冬影响,玉米发霉情况较为严重,在吉林省至少有65万吨玉米发生重度霉变。

 3、2006年-2007年自然年度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陆续上马,在产及即在建企业为后期生产需要大力抓粮积累库存,减少了玉米的实际流通量。

  4、出口玉米影响。国际玉米价格坚挺,国际运费大幅上涨,出口玉米(至日韩)随时会出现较大利润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在出口政策方面有所放松,前期发放120万吨配额,近两个月之内,如果国际玉米价格能够更上一层楼,握有出口配额的企业签约将增多,并放出低价期收购的库存玉米获取利润。
   另外,如果不出现大的紧张局面,后期国家有可能按计划再次发放配额(预计在180万吨左右)。出口玉米将在心理和实际供求上对国内玉米带来不小支撑。

 5、市场看涨氛围占据优势,囤积心理较强,将支撑短期价格。

 6、前期收购成本较高,支撑后期出货价格。
                   
  7、整体农产品有上扬氛围。在近月猪肉价格带动下,主要粮食品种上涨气氛较重。

  下半年,我国生猪饲养业在上半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有望加大养殖规模,对饲料的需求也有望增加,饲料价格也有稳步上涨的预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24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