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09稻谷市场是否会成为“一潭静水”

2009-03-13 10:591970

编者按:为协助广大粮油饲料期货企业对当前国内外粮油市场状况做出及时总结,并对2009年市场走势做出前瞻分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定于2009年4月9~10日在北京举办2009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会议的内容将体现“政策性、战略性和沟通性”特征。届时国内外14位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将到会发表演讲,主题覆盖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办方多位高级分析师也将联袂陈述市场观点。为使广大读者及早了解演讲专家的观点和国家相关粮油政策,从本周开始,本报将邀请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对2009年国内外稻谷、小麦、玉米、油脂油料和饲料养殖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19300万吨,较上年增长3.7%,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年内稻谷总消费为18168万吨,较上年度减少94万吨。稻谷结余量预计为1192万吨,同比增长798万吨。随着年度结余量的连续增加,我国稻谷供求形势由紧平衡状态转为供需平衡并略有盈余状态。2009年国家政策已经明朗,稻谷市场调控基调仍将是“保生产”。供求形势持续好转和国家政策有力支撑,经营主体势必产生疑问,稻谷市场是否会成为一潭静水?2009年初,稻谷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尤其是春节后,受销区大米价格上涨拉动,加工企业稻谷收购积极性提高,市场已从“政策性”向“市场化”转变。稻谷价格呈现普涨格局,其中,东北地区价格涨幅显著,南方市场涨幅较小;粳稻价格涨幅显著,籼稻价格涨幅较小。

              “稻强米弱”显现,民企收购偏少
              2008年秋粮上市后,各产区稻谷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粳稻价格降幅相对显著,但中晚籼稻总体仍然处于近4年来的高位。在国家托市政策的拉动下,稻谷价格触底反弹。受销区需求减弱和市场信心低迷的影响,加工企业普遍反映,大米销售缓慢,出货量较往年同期减少15%~20%,米价回升时间滞后、上涨幅度低于稻谷涨幅,稻米价差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加工企业亏损面扩大,多数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开工率降低,稻谷收购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0%左右。2008年12月下旬以来,随着大米市场需求回暖,加工企业原粮库存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开工率低于常年同期水平。

              东北大量外运,南方库存增加
              2007年底和2008年底,国家对销区企业采购东北入关稻米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给予120元/吨和280元/吨的运费补贴。此外,2008年5、6月份,铁路部门组织运力,集中运输东北粮食入关。2008年黑龙江通过铁路出省稻米合计993.8万吨,折合稻谷总量高达1243.66万吨。而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黑龙江通过铁路出省大米245.8万吨,稻谷185.81万吨,折合稻谷536.95万吨。目前南方市场已经沉淀下大量东北稻米库存。稻米流通量的增加只是库存的空间转移,东北稻谷一部分充实关内地区地方储备,大部分是作为加工原粮,不断流入市场。南方地区收储企业收购本地稻谷数量减少,江苏、安徽等地粳米传统市场份额降低,这些地区农户余粮同比明显增加。江苏地区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反映,目前农户稻谷剩余比例高达50%以上。南方市场稻米库存消化难度较常年同期加大。

              区域价差拉大,南北市场倒挂
              与2008年12中旬相比,2009年2月下旬东北稻米价格普遍上涨140~240元/吨。目前,黑龙江地区粳稻价格已经超过江苏、安徽地区80~140元/吨。而正常情况下,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同等级稻谷,东北地区价格较江苏地区低100~160元/吨。南北稻谷价格倒挂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随着东北大米消费人群的扩大,价格上涨具有一定需求拉动型特征;二是2008年秋粮上市以来,在运费补贴政策支持下,稻米外运顺畅。东北地区农户余粮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加工企业库存不足,稻谷收购难度增大,拉动市场价格整体提高,东北、华东产区价差逐渐扩大。

              谷物比价缩小,稻价处于高位
              2009年春节后,小麦产区发生大面积严重春旱,部分地区秧苗枯死,市场普遍预期小麦减产。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小麦竞价销售底价将继续上调,采购积极性提高。在国家掌握小麦主要粮源的背景下,小麦销售价格持续走高。江苏地区稻谷小麦比价延续下滑势头,目前已低于1.05:1,小于4年来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1.655亿吨,较上年增长1320万吨,增幅达8.7%。受金融危机影响,玉米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疲软,市场呈“供大于求”局面,收购价格持续下跌。黑龙江地区稻谷和玉米比价不断提高,已处于2007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稻米逆市上涨,持续走高乏力
              与常年同期相反,春节后稻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4月份以前,临时存储稻谷安排销售的可能性较小,如果计算稻谷出库时间,进入流通环节的时间将进一步延后,市场供给偏紧的局面仍将持续。受米价上涨刺激,近来销区粳米到货量增速较快,供应偏紧的问题逐渐缓解。全国旱灾面积已降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市场对粮食供应的悲观预期明显减弱。此外,东北稻米大量外运,对江苏、安徽等地的粳稻收购和粳米销售产生较大冲击,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户粳稻余粮较多。目前稻谷价格已超过多数农户1900元/吨的心理价位,随着气温回升,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成交量放大。由于加工企业原粮库存成本较高,对粳米价格产生一定支撑,米价存在小幅上涨空间,但继续快速上涨的力量明显不足。

              政策主导市场,年景可能偏差
              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家分三批下达的临时稻谷收购指标已达2250万吨,约占当年稻谷产量的12%。2009年1月中旬,国家宣布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较上年提高16%左右。有关部门也已明确表示,已经收购的临时存储稻谷将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通过竞价交易方式投入市场,稻谷价格底部已经形成。2009年国家政策将继续主导我国稻谷价格。其中,东北地区稻米外运量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一方面有助于拉动东北产区稻谷价格走高,另一方面也将对南方稻谷价格产生压制作用。

              2008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较少,土壤墒情较差,病虫害基数偏大,冬春天气变化显著,今年稻谷生产年景可能偏差,将主要影响稻谷单产。
              种植意愿增强,面积有望扩大
              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较大幅度提高,而化肥等农资价格有望高位回落,稻谷种植预期收益增加。由于宏观经济疲软,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农户种植稻谷积极性提高。以安徽地区为例,2009年稻谷面积预计增加231.99万亩,户均稻谷种植面积3.48亩,比上一年度增加0.17亩,增幅5.14%,中籼稻和粳稻的播种面积增幅较大;和棉花面积预计减少。另据了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农户种植稻谷的意向均有增强。

              沿海需求疲软,产区消费将增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面临的出口形势严峻,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产区大米消费量有望增加。湖南、安徽等地部分加工企业表示,东南沿海市场大米销量占企业全部出货量的比重已较正常水平下降15~20个百分点,本地市场大米销量小幅增加。由于全球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颓势,预计2009年东南沿海地区大米需求将持续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销区大米加工企业和贸易商从产区采购稻米的数量可能随之减少。外销量下滑,将导致稻谷商品率降低,不利于产区稻米价格上涨。预计新粮上市后,受国家政策支撑,稻谷价格可能较最低收购价持平略高。

              在国家政策明朗、市场预期趋同的背景下,2009年稻谷市场是否会发生向“政策市”一边倒的情况,而成为平淡无奇的一潭静水?
              “2009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将汇集各方专家学者对稻谷市场进行更为权威深入的分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1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