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对湖南省的稻谷主产区之一益阳市2006年农户种植早、中、晚稻的生产成本情况以及2007年早稻、中稻的生产成本预测进行了调查。
益阳市是洞庭湖区著名的产粮区之一。全市2006年末总人口46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0.95万人;总耕地面积410.51万亩,其中水田311.86万亩,旱地98.6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0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77.93万亩,常年粮食产量38亿斤左右。
沅江市是一个湖区产粮市,桃江县属丘陵农业县。两县辖26个乡镇,总人口157.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92万人,总户数49万户。总耕地面积158.94万亩,其中水田119.19万亩,旱地39.75万亩。
一、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情况
粮食生产成本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的重要因素。根据沅江市、桃江县两单位对45户农户稻谷生产成本调查结果显示:益阳市稻谷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1、2006年早稻生产成本:据调查,2006年益阳市早稻生产成本为每亩445.3元,比2005年的444.3元增加1元。其中直接生产成本为139.9元(种子23.3元,比2005年的24.1元减少0.8元;尿素16.7元,比2005年的20元减少3.3元,减幅16.6%;碳铵20.1元,比2005年的18.6元增加1.5元,增幅8.1%;复合肥35元,比2005年的19.4元增加15.6元,增幅80.4%;其它肥7.8元,比2005的14.6增加6.8元,增幅46.9%;农药25.6元,比2005年的22.3元增加3.3元,增幅14.8%;除草剂11.4元,比2005年的7.3元增加4.1元,增幅56.2%),比2005年的133.7元增加6.2元,增幅4.6%;间接生产成本为305.4元,比2005年的310.6元减少5.2元,减幅1.67%(机械用工96.9元,比2005年的74.5元增加22.4元,增幅30.1%;人工140元,比2005年的149.5元减少9.5元,减幅6.4%;牛工6元,比2005年的24元减少18元,减幅75%;其他费用62.5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
2、2006年中稻生产成本:2006年益阳市中稻生产实际成本为413.7元,比2005年的502.5元减少88.8元,减幅17.7%。其中直接生产成本为120.4元,比2005年的158元减少37.6元,减幅23.8%(种子26元,比2005年的24元增加2元,增幅8.3%;化肥54.4 元,比2005年的95元减少40.6元,减幅42.7%;农药35元,比2005年的32.5元增加2.5元,增幅7.7%;除草剂5元,比2005年的6.5元减少1.5元,增幅23%),间接生产成本为293.3元,比2005年的344.5元减少51.2元,减幅14.9%(机械用工40.6元,比2005年的59.4元减少18.8元,减幅31.6%;人工216.9 元,比2005年的177.4元增加39.5元,增幅22.3%;牛工12元,比2005年的24元减少12元,减幅50%;其它费用23.8元,比2005年的83.7元减少59.9元,减幅71.6%)。2006年中稻实际生产成本比2005年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几年中央下达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沅江市许多农户由2005年种植一季稻改种双季稻,因而生产成本降低。
3、2006年晚稻生产成本:2006年晚稻生产成本为每亩560.3元,比2005年的521.1元增加39.2元,增幅7.5%。其中直接生产成本为201.3元,比2005年的167.1元增加34.2元,增幅20.5%(种子37.5元,比2005年增加2.5元,增幅7.1%;化肥111 元,比2005年增加22.4元,增幅25.3%;农药42元,比2005年增加2.7元,增幅6.87%;除草剂10.8元,比2005年增加6.6元,增幅157.1%),间接生产成本为359元,比2005年的354元增加5元,增幅1.4%(机械用工146.2元,比2005年的增加63.2元,减幅76.1%;人工158元,比2005年减少37元,减幅19%;牛工5元,比2005年减少11元,减幅68.8 %;其它费用49.8元,比2005年减少10.2元,减幅17%)。
4、2007年早稻生产成本预测:据预测,2007年,益阳市早稻平均生产成本为每亩529.9元,比上年445.3元增加84.6元,增幅19%。其中直接生产成本149.8元,比上年139.9元增加9.9元,增幅7.1%。主要是化肥、农药的价格提高,成本增加。间接生产成本为380.1元,比上年305.4元增加74.7元,增幅24.5%。其中机械用工157.5元,比上年的96.9 元增加60.6元,增幅62.5%;人工181.2元,比上年的140元增加41.2元,增幅29.4%;牛工及其它费用41.4元,比上年68.5元减少27.1元,减幅39.6%
5、2007年中稻生产成本预测:据预测,2007年中稻生产成本为584.9元,比上年413.7元增加171.2元,增幅41.4%。其中直接生产成本为158.4元,比上年的120.4元增加38元,增幅31.6%(种子33元,比上年26元增加7元,增幅26.9%;化肥86.4元,比上年54.4元增加32元,增幅58.8%;农药除草剂成本与上年持平)。间接生产成本为426.5元,比上年的293.3元增加133.2元,增幅45.4%(机械用工157.5元,比上年的40.6元增加116.9元,增幅288%;人工232.5元,比上年的216.9元增加15.6元,增幅7.2%;牛工及其他费用36.5元,比上年的35.8元增加0.7元)。
二、农民种粮收益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按早稻亩产735斤计算,2006年益阳市农民每亩生产100斤稻谷的生产成本为60.6元,按早稻市场价70元/百斤计算,农民每生产100斤稻谷的收益为9.4元,只相当于现在一斤猪肉的价钱。中稻按亩产730斤,市场销价按72元/百斤计算,中稻的收益为15.3元/百斤。晚稻按亩产850斤,市场销价按80元/百斤计算,晚稻的收益为14.1元/百斤。农民一年种植两季稻的每亩收入为372元,加上一年直补资金约28元/亩,一年的综合收益为400元/亩。
2007年,虽然粮食生产单产提高了,但由于农药、化肥,特别是机械用工、人工工资的上涨,生产成本提高,而市场粮价不可能大涨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得不到根本改善。
三、粮食生产呈现出的主要持点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几年,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和措施。省、市、县、乡各级也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都相应召开了专门会议,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各级政府的重中之重。有关职能部门加大了支农力度,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对促进今年的粮食生产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粮食生产成本偏高。粮食生产成本是制约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瓶颈。近几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农资价格上涨的措施,规范了农资市场,但农药、化肥、机械用工、人工工资价格的上涨,仍是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据调查,尿素每50公斤零售价为91元,比去年增加2元,涨幅为2.2%;氮铵27元,比去年增加3元,涨幅为12.5%;复合肥55元,比去年增加10元,涨幅为22.2%;钾肥108元,比去年增加4元,涨幅为3.7%;农用薄膜340元,比去年增加40元,涨幅为13.3%。二是机耕作业费用高。翻耕土地每亩60元,比去年增15元,涨幅为25%;稻田抛秧、收割每亩50-70元,比去年提高20%-25%。三是人工费用上升。男劳力每日工价50元,女劳力在40元左右。四是土地承包金逐年攀升。今年每亩稻田年承包租金由去年的70~100元上升到今年的100-130元。
3、土地集约制经营步代加快。土地集约制经营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益阳市通过土地有偿流转、租赁承包、转包等形式,以种粮大户为纽带,带动了稻田集约制规模化经营。据统计,全市种值稻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近2500户,比去年增加400户。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当地粮食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1、严格控制农资化肥价格上涨。各级政府要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农资化肥批零销售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控制农资化肥价格的上涨。
2、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价是百价之基。在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时,既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又要考虑目前粮食生产实际成本。为此,建议早稻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为72元左右为宜,中、晚稻每50公斤75元左右为宜。
3、鼓励和支持粮食集约制生产与经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和出台有关支持粮食集约制生产和经营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加快土地有偿流转制度改革,对进行集约制粮食生产经营的企业和种粮大户,按照出售国家商品粮量的多少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合理增设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点。本着便民利民,有利监管与运输的原则,真正体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合理增设收购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