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黑龙江省稻谷销售情况

2007-03-19 09:372900

         2006-2007年度,黑龙江省水稻出现销售速度慢、销售价格拉大和销售价格甚至降低等问题,其原因很多。2007年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新形势,生产上需要有新的对策。围绕以上问题,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稻米销售的原因
                    
       1、稻米消费特点和稻谷生产量。近两年我国水稻呈恢复性增长,总产量和消费量已经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稻米主要是用于人们的食用消费。约占90%左右,人们的消费数量又很稳定。稻米多了属于浪费,生产少了,也会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在总量基本平恨的情况下,一般稻米的价格很难大幅度提高。
                    
        2、消费和营销观念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粮食供销体系的完善,人们消费的观念也在迅速变化。以往家庭存贮一年的稻米,转变为随吃随买。厂家也不急于大量收购稻谷。特别是在稻谷总量不缺的情况下,更加重了不存稻谷和稻米的心理。形成了随加工随销售的局面。
                    
         3、地理位置的影响。黑龙江省位于全国的最北部,到稻米的主销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一般运到南方每公斤要增加0.2元。为此,一般稻米形成了销售前线。该省特别是东部偏远地区的稻谷一般最后销售。
                    
         4、商品质量的影响。该省东部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商品生产地区。2006年这一地区气象灾害较重,稻米成熟度较差,一般比常年出米率低10个百分点。这严重降低了稻谷的商品价值。
                    
         5、品质特色的影响。我国应经形成了高中低稻米销售市场,优质优价,一般的稻米难买成高价。而有“特色风味”的专用品种,价格并不低,有的地区比去年还有所提高。但是该省大部分商品水稻生产,还不属于这种优质米,而是属于都品种的混合稻谷。这是东部地区稻谷价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看出,黑龙江省稻谷销售较慢,有气候、社会和加工等方面的复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生产发展角度采取综合对策解决。关于销售价格,预计到秋收之前一般稻谷价格也会有所回升。
                    
         二、2007年水稻生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黑龙江省水稻生又有巨大的再增值潜力,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生产机制创新才能逐渐实现。其应县因素也很复杂。2007年生产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国家鼓励水稻生产的政策不会变化。我国虽基本实现稻谷产销平衡,但总的来看生产量还不过多。现在未消费的稻谷主要存于农民手中,国家储备的稻谷并不过多。稻米是涉及我国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品种,为此我国今年对稻谷鼓励生产的政策不会改变。水稻是我省生产效益最好的粮食作物,为此,该省水稻种植面积肯定还会增加面积。
                    
        2、该省水稻增加面积应该注意的问题。增加水稻面积,要注意全国稻米产销平衡问题,也就是有没有必要增加面积和增加多少面积为宜,并不是越多越好。其次是必须考虑水资源情况,春季枯水期是制约该省水稻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细分析水资源保障情况。大面积打井种稻不可盲目扩大。要以上水利工程为保障,再扩大面积。
                    
         3、生产机制创新。稻米高效益生产存在的问题是,品种数量多,不能做到有计划推广优质品种。稻米加工厂多,打不出有特色的纯品种品牌。好吃的大米,大部分卖不出好价钱。以往“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迫切应该注意发展“区域集团化生产模式”,这是大幅度提高黑龙江省稻米商品价值的最好途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