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06年湖北最低收购价格成交率

2007-04-23 11:202780

 从4月4日,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湖北省2006年产中晚籼稻终于“粉墨登场”,首次交易成交率就高达81%,4月11日第二次交易成交率更是达到了90%。4月18日第三次成交率也达到了85%。06年中晚籼稻成交率屡创新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05年中晚籼稻的备受冷落,可谓“冰火两重天”。 
              
     出现这一现象,一般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因为:1、市场对于06年中晚籼稻的需求意愿十分旺盛;2、06年中晚籼稻在品质上明显要优于05年产稻谷。但令人困惑的是,伴随着06年中晚籼稻高成交率的另外一面是目前湖北省2006年产中晚籼稻行情并没有出现什么新的市场转机,主产区稻谷价格甚至稳中有跌,其中中晚籼稻质量较好的荆门地区常规中晚籼稻批发价格最近都跌至了0.78元/斤附近,而前期价格则曾经达到0.80元/斤。同时,为了腾出仓容收购今年的新粮,中储粮以及各级地方储备自己收购的储备稻谷也进入到了轮换期,目前京山县储备库06年中晚籼稻出库价为1560元/斤,05年中晚籼稻出库价为1510元/吨。这么多粮食同时轮出,势必会在短时间增加市场上的流通量。但由于有最低保护价托底,中晚籼稻价格处于上下两难的尴尬境地之中。那么06年中晚籼稻到底被谁买走了,购买的动机是什么?  
                 
     据了解,目前成交的06年托市中晚籼稻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被粮库自己或者具备代储职能的大型米厂买走了。竞价交易规则明确规定:粮库不能购买自己的库里存放的稻谷,他们就通过关联企业作为买方,将粮食买走,但稻谷是不会出库的,因为近期粮库在正常轮出陈粮的同时,可以轮进新粮,但由于07年中晚籼稻还没有上市,故可以用06年中晚籼稻来补库。这些06年收购的中晚籼稻通过这不出库的一进一出,实际上既得到了06年保护价粮食的补贴和保管费用,同时又作为07年轮进的“新粮”,可以享受07年的储备粮的费用补贴,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而且没有任何的市场风险。另外,有的买方客户反映,部分地区05年中晚籼稻谷质量很差,甚至发现有一定比例的沤黄谷。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在少部分存储条件不太好的06年中晚籼稻上出现,存储库点担心问题粮食被别的企业买走,引起纠纷,因此自己将其买下。有极少数库点,其实标的稻谷早已经私自出库,自己买回去也是迫不得已,否则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一种原因,06年中晚籼稻中有部分是优质稻。有的粮库在收购06年保护价中晚籼稻时,贴钱收购优质稻,保护价部分的收购资金由财政负担,高于保护价部分的差价由粮库自己负担,等到竞价交易成交,稻谷出库时,由粮库的关联企业将这笔稻谷买走,但在中储粮的销售清单中,一直是作为常规稻的,竞价成交价格肯定低于市场价格,这样,库点和企业不管是将这笔稻谷转卖或者加工,利润都相当可观。据说,现在有一些加工企业就入股存储库,间接参与收购保护价粮食,从中分得一杯羹。目前竞价销售清单中只标明存储库地点,而没有具体的仓堆号,由于同样一个存储库点,既有常规稻又有优质稻,这样库点又动起了脑筋,如果是别的买家成交,出库的肯定是质量差一些的常规稻,如果是自己的关联企业买走的,出库的就是“货优价廉”的优质稻。06年中晚籼稻激烈竞价背后的缘故也就在此。


     另外有一种不和谐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一些地方的粮食局直接插手最低保护价粮食交易活动,粮食局专门成立一个二级企业,将本地区竞价销售的稻谷全部买走,然后加价后,转卖给当地用粮企业,俨然形成了一个“二级批发市场”,收益部分用于粮食局的日常开支。当地粮食企业由于规模小,购买大标的流动资金有困难,即便成交又担心粮库在出库时为难,只好委曲求全,这也增加了当地企业的进厂成本,使本来利润微薄的加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