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内稻谷竞价销售难度加大

2007-04-02 09:272510

目前,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户手中稻谷库存已所剩无几,市场货源进一步下降,使得南方多数产区稻谷价格继续高位坚挺,部分地区有继续走高的迹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策粮实际成交量却长时间保持在偏低水平,多数加工企业对于采购托市稻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何在市场货源紧缺的情况下,托市稻受到冷遇呢,具体分析如下:

    托市稻拍卖仍显不旺,实际成交量很难增大
    3月28日,政府有关部门计划拍卖托市稻40.12万吨,其中早籼稻为2006年产、中晚籼稻2005年产,实际成交了6.41万吨,成交率仅为15.98%,其中早稻成交了4.43万吨,成交率为22.34%,成交均价1472元/吨,中晚籼稻成交了1.98万吨,成交率9.76%,成交均价1508元/吨;具体分省看,安徽稻谷销售实际成交了1.23万吨,成交率13.44%,湖北实际成交了9181吨,成交率9.17%,湖南成交了1.51万吨,成交率16.95%,江西成交了2.57万吨,成交率37.52%。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当前市场货源供应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此次稻谷拍卖实际成交量却仍难明显增大。

    大米消费依旧不旺,多数米厂观望心理较浓
    近期,尽管南方局部产销区大米需求略有好转,但整体来看,消费仍相对不旺。目前湖北中稻进厂价集中在1560-1600元/吨,大米批发价为2320-2340元/吨,湖南稻谷价格1600-1640元/吨,大米为2360-2400元/吨,江西为1580-1660元/吨,大米为2380-2420元/吨,价格保持稳定。但稻谷收购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之中,一方面是体现在价格看涨;另一方面是市场收购量大幅缩小,同时大米副产品需求较弱、价格明显下滑,据悉,近期南方少数产区碎米回落了20-40元/吨,细糠则大幅走低了60-80元/吨,这对原本经营困难的米厂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生产效益相对偏高的加工企业目前加工利润约在30-40元/吨,相对有限的利润空间甚至是保本接近亏损的边缘,注定多数米厂只能采取观望的心理。

    托市稻品质不佳价格高,难以满足广泛市场需求
    当前,相当一部分托市稻品质不佳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首先,品种偏差。据加工企业反映,粮库去年政策性收购的大部分粮源是圆粒稻谷,而非市场偏爱的长粒品种;其次,价格偏高。一些粮库普通水稻出库价基本与市场优质品种收购价格接近甚至持平,难以激发用粮企业采购的积极性;再次,质量较差。据了解,目前部分2005年托市稻存在较明显的黄粒现象,主要集中在湖北地区;此外,库存分布不均衡。政府有关部门在拍卖粮源库存计划分配上并没有根据市场实际消费情况,导致眼下市场货源异常紧张的区域在较长时间内无拍卖粮源可供采购;而稻谷储藏年限不符合市场实际需求,一些米厂反映,其真正所需要的原料应是2006年产稻谷,而恰恰2006年托市稻销售迟迟未展开。

    综合分析,眼下一些客观因素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预计用粮企业采购托市稻的积极性难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下游市场整体偏弱的情况下,至少目前来看,市场转势尚待时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