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市场回调压力增大,早籼稻上行空间有限

2009-12-23 10:181240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均出台了各种援市政策,而其中最多的便是向市场注入充裕的流动性,中国尤其如此。随着年关将近,全球整体经济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个别经济体货币政策已经做出调整,但几大重要经济体依然没有撤出援市政策的意向,中国也在其中。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形势下,通胀预期愈演愈烈,游资的力量也逐渐显现,在资金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纷纷走高,部分商品价格已经突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另外,对于我国大宗农产品而言,政策支撑同样存在,为保护农民收益稳定、维持粮食安全,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收购政策不断调整,这给大宗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强支撑。近期,小麦、早籼稻期价不断走高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此。但是对于早籼稻而言,面对巨大的库存压力,以及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即将结束,市场后期运行将存在较大变数,早籼稻价格有可能出现回落。

  库存压力依然存在

  据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稻谷产量为19580万吨,同比增加390万吨,增幅2.0%,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结余量为1371万吨,比上年度的982万吨增加389万吨,结余量保持连续3年增长。稻谷结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籼稻供给能力增长,具体体现为政策性稻谷销售进度缓慢,2008年临时存储籼稻尚有840万吨左右未售出。而在当前的南方籼稻市场上,收购主体依然由政策收购承担。据了解,截至12月5日,江苏、浙江、湖北等14 个中晚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今年新产中晚籼稻135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7.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1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7%,比上年同期减少158.8万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个粳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今年新产粳稻635.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7.8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6.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7%,比上年同期减少233 万吨。

  通过当前市场收购数据比对可见,虽然产量依然维持增势,但是本年度粮食企业收购数量下降明显,凸显出陈稻库存的压力犹在。但是好的一面是,由于政策支撑明朗,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托市政策的压力。

  托市收购价有望提高

  近期,国家公布了新的粮食收购政策调整方案,2010年将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其中2010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86元、86元,均比今年提高3元,提高幅度约为3.3%。而同时称将会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在今年年初,我国已经较大幅度提高了稻谷收购价格,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 50公斤90元、92元、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今年年初的小麦托市价格提升幅度约为 13%,相比之下,稻谷托市价提升幅度略高。那么在小麦新的政策托市价已经公布情况下,稻谷收购价格又将提高多少呢?这值得我们去关注。

  正是受到政策托市价提高预期的支持,早籼稻期价近期也得到了资金的追捧,期价从2040元/吨附近迅速上涨至2160元/吨附近,涨幅接近6%。相比之下,强麦仅仅上涨了80元/吨,涨幅约为3.7%,接近政策提价幅度。仅以此比例来推断,我们预计早籼稻期价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

  市场回调压力增大,早籼稻强势难以延续

  近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以一轮强劲的反弹完成了走势上的反转,美元指数的走强让商品市场承压。从技术上来看,美元指数的反弹还将延续,那么商品价格的高位回调风险也逐步加大。

  从国内形势来看,CPI数据由负转正让政策打压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强,尤其是近日对于房地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经显露出政策调整的苗头。另外,年关将近,国内资金将会有回流的需要,无论是股市还是期市都将受到较大影响。最近数个交易日,股市回调的压力逐步增大,走势上新的一轮回调正在酝酿。

  目前,国内商品市场同时面临着股市回调以及美元指数走强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均有可能走入回调区间。那么在此形势之下,对于政策提价消息已经有所消化的早籼稻市场,能否延续强势呢?我们认为可能性较小,早籼稻期价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随着时间后移,早籼稻期价理应逐步持荡回落,但重心将会略有提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4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3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