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6年国内市场粳稻价格运行情况,总体上表现平稳。上半年一直处在较高价位波动,第三季度开始下滑,10月新稻上市以后购销双方不断僵持,市场价格继续出现再度下滑,随后在11月中旬又略有回升,到了年末维持平稳运行。
一、粳稻生产形势:06年,国内粳稻市场供需形势改善,粳稻大幅度增产。在主产区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整体来看,我国粳稻产量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产的良好形势,特别是黑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区,上年受灾较重,减产幅度大,而06年生产形势较好,增产较为明显,质量也明显提高,近几年供需总供偏紧的局面将进一步得到缓解,因此北方新稻上市即从高位回落,目前价格也与上年同期持平或略低。
二、粳稻质量简析。从质量情况看,东北产区稻谷质量略低于去年。根据调查,黑龙江今年全省平均三等以上占78.1%,比去年减少0.9个百分点;全省整粳米率平均为58.8%,比去年低1.2个百分点;全省水分平均16.7%,比去年高0.7个百分点。东北稻谷质量不如去年,将限制收购价格的上涨空间。而在南方以江苏粳稻为代表的质量高于去年。06年江苏省新产粳稻出糙率全国居先,平均出糙率高达81.9%、整精米率67.9%、水分13.4%、不完善粒5.1%。粳稻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农户心理出售底价也比前期的价格有所上移,加工企业增加了开工的同时也加快粳稻收购进度。购销双方看好市场心态共同支撑粳稻收购价格的上涨。
三、影响市场因素。06年国内市场粳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有政策性的,也有地区性的,主要有:
一是在北方产区农户盲目惜售。由于近三年稻谷收购价一年高过一年,使得农户对稻谷收购价过于乐观,加上新闻媒体的高调宣传,更坚定了农户惜售的心理。随后在新稻谷上市后购销双方的僵持过程中,购销心理发生变化,看跌预期增强,拉锯战结束,农户原先的心理价位土崩瓦解,从而促使收购价格逐渐走低。
二是在南方江苏等地受夏粮收购影响较大。今年国家在江苏等六省实施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收储企业仓容被托市小麦占据,且收购资金紧缺,新稻上市后收购进度缓慢;后期随着托市小麦的逐渐轮出,收储企业开始加大粳稻补库力度,拉高了粳稻收购价格。
三是粳稻收购进度慢,稻谷库存水平由升转降。由于06年各地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较大,占用大量的仓容,而南方小麦主产区又同时属于粳稻的主产区,托市小麦在短期内不能及时出库,延误了粳稻的收购进度,加上各地农发行对秋粮收购的资金政策较严,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给收购工作带来难度,市场流通的粳稻形成短期供过于求,南方企业赴东北采购粳稻的行为鲜有出现。从稻谷库存来分析,由于上年稻谷收购增加,使得自2005年以来国内稻谷库存水平趋于稳定,但自06年下半年后,国内稻谷库存水平有所降低,今年上半年将继续下降。06年稻谷收购量减少,而市场需求趋增,因此即使今年上半年国家将06年的收购量全部轮换出库,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此将继续拍卖销售上年结余的中晚稻库存,才能基本平衡供求。
四是年末国内市场粮油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特别是小麦、玉米价格在短期内上升幅度大,拉升粳稻价格上行。还有国内物价水平整体提升,特别是肉禽蛋和蔬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的相互效应,加上运输偏紧,运费提高,商业采购成本及经营加工成本上升,使东北粳稻南下受阻,南方市场出现波动。
四、预计春节前有望小幅上升。随着春节的到来,集团消费及居民个人采购大米增多,市场进入消费需求旺季,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近期国内粮油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积极做好“两节”期间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安排采购粮油补充库存,保障“两节”期间市场供应及市民消费需求。各稻米加工企业也适当增加生产数量,将对粳稻的需求量增大。预计春节前国内粳稻市场将有小幅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