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今年秋粮种植面积67.08万亩,单产580公斤左右,总产3.89亿公斤,比去年上升0.3%、3.8%、3.9%。其中主要作物水稻面积60.68万亩,单产603公斤,总产3.66亿公斤,分别比去年-0.2%、4%、3.8%。粳稻面积53.61万亩,平均单产608公斤,总产3.27亿公斤,比去年-0.8%、4.3%、3.4%。促进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1、天气条件有利。水稻栽插期间,适期、适龄移栽面积较大,栽插质量较高,秧苗素质较好;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偏高,昼夜温差较大,灌浆结实。2、病虫害防治得力。水稻生长前期病虫害较轻,成熟期稻飞虱较重,但由于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农户盲目用药减少,用药品种先进,抓住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保证了今年水稻的丰收。3、机插秧面积增多,秧苗密度大,形成高产群体。4、“水稻直补”、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争高产信心强。
截止目前,全市粳稻平均收购价191.87元/百公斤,同比高7.59元/百公斤。今年粳稻收购价总体呈稳中有降。具体收购价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0月21日,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开秤收购价为190-194元/百公斤,同比高14元/百公斤。二是11月24日,稻谷水分达到15.5%,国有收购企业按190元/百公斤,同比高8.41元/百公斤。三是12月1日,收购价为186元/百公斤,同比高6.70元/百公斤。
从收购情况看,今年该市秋粮收购的特点是:数量多、进度快、粮质好、秩序稳。
第一、数量多。截止12月8日,全市收购稻谷4939.6万公斤,其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稻谷1998.8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多收购稻谷1690.4万公斤,比去年累计多收购稻谷1312.6万公斤,比2002年至2007年,分别多收购稻谷608.6万公斤、1708.1万公斤、1276万公斤、824.1万公斤和1153.6万公斤,是近六年来稻谷收购数量最多的一年。社会企业(个体)收购稻谷2940.8万公斤,其中粳稻1522.5万公斤、杂优籼稻960.7万公斤、糯稻457.6万公斤。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秋粮丰收。二是主体减少。由于国家鼓励“北粮南调”,采取粮食运输补贴政策,上海、浙江、苏州、无锡等到周边粮食储备库纷纷到东北采购粮食,来该市设点收购和委托代购的单位明显减少,全市粮食外流数量减少;受苏北、安徽稻米市场的冲击,稻米及其副产品价格下跌,购销倒挂,市场低迷,经营效益下滑等原因,以致该市一些大米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粮食收购积极性不高,粮食收购由“多渠道”变成了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主渠道”。三是卖跌不卖涨。粮食市场行情不好,粮食经纪人与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稻谷收购价格又有6元/百公斤左右的价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手上余粮较多,售粮积极性较高,纷纷把粮食卖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预计全市收购总量将达到1.5亿公斤多。
第二、进度快。到11月26日,该市入库地方储备粳稻1700万公斤,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完成了地方储备粳稻轮换补库任务。
第三、质量好。今年稻谷收购质量好于去年,收购水分达到国家中等质量标准的数量893.9万公斤,同比多入库761.5万公斤,平均出糙80.7%,同比高0.7%。一是天气好。自11月中旬以来,天气持续晴好,有利于稻谷出晒,收购水分普遍达到国家中等质量标准。二是品种优。稻谷优质品种比例较高。三是严把关。由于今年收购天气好和收购主体减少等有利条件,为确保粮食安全储存,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严把收购质量关,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动员和鼓励农民卖好粮,今年稻谷收购质量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第四、秩序稳。由于粮食部门加强了粮食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了市场监管的力度,为农民提供了更好更优的服务,再加上行情较弱,小粮贩基本无利可图,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满足了农民的售粮需要,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