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中旬,南方新季早稻开始批量上市,在政策性收购托市效应的影响下,国内早稻市场开局形势较好,加之优质早稻的倍受青睐,使得整体市场行情高位运行。据悉,南方多数地区普通新早稻收购价格在1340-1400元/吨,优质品种价格为1440-1560元/吨。目前一些粮库已按照政策规定入市展开了托市收购,同时,据市场反映,一些收储点在实际收购过程中出现了收购受阻现象,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往年,但受农民惜售心理影响,收购量却偏少,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行情发展前景看好,南方粮库收购积极性偏高
目前,南方粮库收购积极性普遍较高,一方面,没有托市任务的粮库收购积极高。由于当前新早稻收购价格相对偏低,待后期政策性收购全面展开之后,可将这部分低价收购粮转手卖给国储库,以从中获得利润;另一方面,被指定托市的国有粮库。据多数企业反映,尽管政府部门明文规定,南方四省新早稻托市收购价为1400元/吨,但开秤之际,以1400元/吨收购的新早稻可谓是廖廖无几,农民惜售心理明显,为了获得一年70元的保管费用,一些粮库不惜提高收购价格,在原先政策价格的基础上又提升了40-50元/吨,以达到增加政策性收购新稻数量的目的。据悉,湖南长沙地区储备库收购新早稻的价格为1440元/吨,高出政策性指定价格40元/吨。
优质早稻倍受青睐,加工企业争抢货源
目前,南方新早稻大部分地区仍在收割之中,整体上市数量依然有限,尤其是优质早稻,一般每年新稻上市初期,大米加工厂均要掀起一股抢购优质品种的高峰,主要是南方沿海地区此时客观存在着消费新鲜大米的市场需求,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江西南昌地区的“南京三号”米厂收购价为1460-1480元/吨,禾盛10号为1520-154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2600元/吨,同时广东樟木头地区该种优质早米市场最高价格可以卖到2720元/吨,远高于当地其它籼米的价格,丰厚的利润可见一斑,再加上主产区周这米厂数量众多,导致短期内出现各加工企业争抢货源的现象。
农民惜售心理表现强烈,价格上涨动力十足
近期,国内早稻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政策性托市效应已经显现,企业的收购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民对于价格继续上涨的期待值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一些前期受灾较严重的地区,如湖南、湖北、江西部分地区,单产下降,当地农户的惜售心理表现强烈。与此同时,南方多数地区农民仍在忙于抢收、整晒新稻,再加上最近南方部分地区雨水偏多,这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粮上市规模,整体出售数量偏少,对于市场行情的走强起到推动效应。
综合分析,近期南方地区早稻收购数量将依然有限,政策性托市效应仍将影响整个早稻收购市场,企业之间的竞相抢购行为,将有助于推动整体市场的购销活跃,而农民忙于抢收、看涨心理增强,对于后市早稻价格走强将起到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早稻倍受市场青睐,这也仅仅局限于优质早稻,普通早稻的消费水平依然较低,待后市早稻上市数量增加,政策性收购能力减弱,整体市场行情仍会回归于理性,在经营加工企业收购仍然比较谨慎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收购价格仍将略低于政策性收购价格,早稻开秤价格将略高于上年同期,中期可能会稍有提升,之后将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