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的早稻收购工作将于7月下旬全面展开。目前各地粮食部门在仓容、资金等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据统计,全省粮食购销企业已备仓6亿公斤,落实收购资金6.86亿元,准备收购磅秤1486台、烘干机121台、风车1163架、农户休息室746间。收购时,将设立691个固定收购点、236个临时收购点和141个流动收购点,以方便农民售粮。
为切实做好今年早稻收购工作,上虞市粮食局围绕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两个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早稻种植情况和种粮农民打算,解决种粮农户后顾之忧。二是做好仓库、人员、资金准备,全市到目前为止已腾出粮仓3710万公斤,筹措资金3300万元,确保做到敞开收购。三是及早部署优质服务工作,专门成立创建粮食收购工作先进单位活动领导小组,从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等入手,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连日来,兰溪市粮食部门认真部署、科学安排、扎实抓好早稻收购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已落实固定收购点23个,收购人员117人,收购仓容26175吨,收购资金2942万元,磅称52台,烘干机2台,水分测定仪17台,风车53台,除杂机10台,农户休息室25间,另外还增加临时收购点2个,流动点6个,临时收购人员10人,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购方式,确保早稻收购任务完成。
据东阳市粮食部门调查统计,今年该市早稻生产面积为3.1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为了保证今年早稻收购量不低于去年,各粮食购销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以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今年早稻入库工作。据了解,东阳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从6月初开始,对所属粮站进行了重新部署,腾空仓容7300吨,落实磅称34台、风车25台、水分测定仪6台,输送机3台、农户休息间18处,安排收购固定人员76人,临时人员7人,筹措收购资金920万元。东阳市粮食收储公司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固定收购点18个,设立临时点、流动点23个,方便农民售粮。
象山县通过三项措施保护农民售粮利益。一是加大对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及时、全面、准确了解今年的粮食收购政策,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妥善处理好企业收购经营与服务农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坚持挂牌收购,做到作价公平、计量公正、验粮公开、诚信待农,推动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继续抓好粮食订单收购工作,大力推行"一次收购,两次结算"等收购方式,进一步规范订单操作,切实提高订单的履约率,保护农民售粮利益。三是完善收购现场服务项目。通过帮助农民整晒粮食,促使农民所售粮食提级进等。继续向种粮大户无偿提供便民袋,补贴运输费,真正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预计今年早稻总产量比上年略减或持平
日前,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在乐清市组织召开“全省市地粮油(农业)站长会议”。会议考察了乐清市创新农场早稻高产示范方、象阳镇坭前村和北白象镇小港村早稻机插示范方,分析了早稻生产形势,交流了各地贯彻落实省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的情况,并就如何提高我省水稻单产进行探讨。
据全省各市农业部门调查分析,今年浙江省早稻生产保持稳定态势。预计早稻面积比上年减少7.36万亩;气候条件基本正常,浙中北地区好于浙南地区;早稻生产总体生长正常,温州、宁波等地生长势偏弱,有效穗数偏少,穗形较小;预测早稻平均亩产375~380公斤,比上年增加5~10公斤;总产量比上年略有减少或持平。
各市粮油(农业)站长分析认为,浙江省水稻高产品种应用面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成熟,水稻生产有较大增产空间。目前,技术倒位率低是制约水稻单产提高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水稻生产主体以散户为主,小规模生产农户缺乏吸收和采纳先进实用增产技术的积极性;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忽视粮食生产,缺乏抓粮食生产的热情;农技推广体制不完善,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人才流失、队伍弱化等问题,建议提高水稻单产首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建立政府领导粮食生产负责制,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水稻单产列入对政府的考核内容,尤其要通过激励措施促使“一把手”重视粮食生产,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和扶持,为农技推广提供行政支持和保障。
二是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加大高产高效品种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广乏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传播水稻高产理念,改变农民种稻传统习惯。继续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开展高产示范竞赛活动,树立高产典型,带动面上生产。
三要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重点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的自愿依法有偿有序流转,培育经营大户和各种新型农业组织,实行土地和资本的集约经营,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大力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信息、资金、加工、营销等服务,提高水稻生产整体效率和效益。要大力推行集中育秧、统一育秧。水稻的多项增产节本技术集中于育秧过程,如高产品种的应用、旱育壮秧、短龄早栽、单本稀植等增产关键技术都可通过育秧来控制和实现。因此统一育供秧也是现阶段提高技术到位率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