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该省29个调查县调查显示,虽然今年广东地区晚稻种植成本上涨,但当地农民晚籼稻种植收益仍有所增加。
优质晚稻 效益明显
在晚稻生产成本调查中,通过对广东地区优质晚稻与普通晚稻相关数据汇总比较,发现今年广东地区优质晚稻与普通晚稻相比具有:“销售旺,售价高,用工少,效益显”的优势。
销售旺,售价高。由于优质谷口感较好,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虽然每50公斤优质谷售价96.6元,比常规谷高9.4元,高幅9.7%,但其销售情况却比常规谷好,调查结果显示:优质晚稻商品率为39.3%,比普通晚稻高12个百分点。
抗病虫力强,田间管理用工少。优质晚稻每亩用工为9.1日,比普通晚稻少1.2日,按今年劳动日工价24元计算,亩优质晚稻人工成本可比普通晚稻低29元。优质稻品种经过多年培育,抗寒、抗旱、抗倒、抗病虫害等方面优于普通稻,田间管理用工相对较少。
产值高,增值效益明显。虽然优质晚稻亩产比普通晚稻低5.5%,但优质谷售价比普通谷高9.7%,导致每亩优质晚稻产值749.7元,比普通晚稻高35.1元,高4.7%。优质晚稻每亩净利润169.8元,比普通晚稻高19.5元,高11.5%。按每亩利润高20元,该省每增加1万亩优质晚稻计算,则可增收20万元。由此,可见优质晚稻增值效益比较明显。
近年来,在有关技术部门大力攻关下,广东省优质稻亩产逐年提高,优质稻与普通稻亩产差距逐步缩少,2003-2006年差距分别为9.4%、10.8%、6%和5.5%,为今后大力发展优质稻提供前提条件。
天公作美 收益上升
政策调动,天帮忙,晚稻丰收。广东省价格成本调查队调查显示:今年广东地区晚稻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392.1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下称比增或比升)3.2公斤,比增0.8%。
今年,广东省出台了多项鼓励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一是该省继续实行晚籼三级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继续实行种粮直补政策;三是针对今年柴油价格上涨,政府又及时出台柴油直补政策;四是省财政发放专项农机购置补贴2740万元,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加上天公作美,在晚稻生产过程中,除初期遭受两次影响不大的台风袭击外,中、后期“风调雨顺”,为晚稻稳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亩成本增加。亩生产总成本578.02元,增加39.58元,比增7.35%。增加主要原因:
1、亩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亩物质与服务费用239.98元,增加6.96元,比增3%。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化肥、农药、农膜价格都不同程度上涨。据调查今年8月进口复合肥2970元/吨,比升200元/吨;部分农药价格大幅上升,如:敌百虫、甲胺磷等农药价格比升30%左右。二是租赁作业费增加,平均亩租赁作业费77.35元,比增4.41元,增6.1%。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柴油价格上升,机械作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农户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使用机械耕种增加。机械作业价格上升,拉动畜力价格上涨,亩畜力费14.48元,比增12.3%。机械作业费和畜力费增加,租赁作业费增加。
2、亩土地成本增加。亩土地成本101.58元,增加4.6元,比增4.7%。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该省去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措施的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需求量增加;二是上年种植甘蔗、蚕茧、桉树、优质水果和养殖的大部分农户收益增加效应,一些外出打工多年的农民也回家搞效益好的种养业,可耕种土地出租量减少;三是近年新建铁路、公路和房地产等各种建设用地增加,可耕种土地减少。上述诸因素导致耕地需求增加,供应减少,土地价格上升。
3、亩人工成本增加。亩人工成本236.46元,增加28.02元,比增13.44%。人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日工价上升。该省今年的劳动日工价确定为24元/日,比升13.7%。
出售价格上升。每50公斤晚谷平均出售价格92.16元,上升7.39元,比升8.7%。粮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该省今年早稻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该省早稻总产比减2.6%,亩产比减1.3%,社会存粮减少;二是受国际小麦减产影响,进口小麦价格上升;三是去年以来,东北地区大量使用玉米制作燃料油,导致入粤玉米减少;四是该省农户种植优质稻的比例提高,由于优质稻价格较高,拉动该省稻谷平均价格上升。国内、国际粮价综合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该省粮价缓慢攀升。
亩净利润增加。由于稻谷出售价格上升,亩产稳定,亩净利润有较大幅度上升,亩净利润157.48元,增加17.86元,比增12.8%,农民晚稻生产实现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