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危机时期的紧急措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以及超低利率在6年之后已经不合时宜,但是, 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全球需求疲软所造成的金融结构重置,让美联储要做出加息决定并不容易。
但美联储推进加息仍是必要步骤,否则亦有后患。 洛克菲勒公司首席策略师张致铭表示,“如果现在不加息,一旦新一轮危机或是衰退来临,美联储难有政策调整空间。” 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首席经济学家朗斯基则表示,如果现在不逐步给资产“去泡沫化”,“加息拖延过久,无论是美国的股市,还是楼市,都会面临更大的下跌空间”。
张致铭对腾讯财经称,美联储年末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否则会伤及美联储信誉。但是考虑到强势美元对美国出口的压力,美联储年末即便加息也会非常缓慢。预计年末前可能只加息25个基点,并配以鸽派言论继续稳定市场信心。
美联储加息考量一:1940年以来最慢的复苏
洛克菲勒公司首席策略师张致铭对腾讯财经表示,通胀难提振是美联储谨慎加息的首要考量原因,而通胀低迷的根本原因则是增长乏力。
“不可否认的是此轮美国复苏是自1940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次复苏,截止到今年年末,美国GDP增长率将会连续第10 年低于3%”,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首席经济学家朗斯基对腾讯财经表示。美国将会在下个交易日公布第二季度GDP初值,而朗斯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年化率达到2.7%,全年GDP增长年化率将只有2.3%,“即便美联储年末真的加息了,也不代表美国经济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只能说明经济走出危机,不需要特殊措施进行急救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6月的评估中曾建议联储延缓加息,理由就是美国GDP增长不及预期,从4月预计的3.1%下调至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美联储应当将加息时间推迟至2016年,以等待美国就业市场中全职员工的稳步增多以及工资明显提升。
而美国通胀低迷除了因为复苏乏力之外,近期还新增了一层原因,就是能源价格的下跌。美联储的7月议息决议和上个月相比几乎没有措辞的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月声明中去除了“能源价格已经趋于稳定”的判断,预示着能源价格下跌会成为新常态。虽然原油价格在过去10周内下跌20%,有利于促进消费,但也意味美联储期待的通胀回升短期内更难以实现。
美联储加息考量二:中国经济放缓
除了美国本身复苏乏力之外,全球经济增速整体进入“不温不火”的新常态,特别是中国经济逐步放缓,都让美联储有理由权衡加息之后的“溢回”效应。
“华尔街大多数分析师依旧认为,相比9月而言,美联储12月加息的可能性更大。而美联储如果最终选择12月加息,则有更多时间观察中国股市下跌对中国经济是否有实际影响”,洛克菲勒公司首席策略师张致铭对腾讯财经表示。高盛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科斯廷 (David Kostin) 曾在上周五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延迟到2016年再加息。
虽然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相对脱节,但是海外投资人担心中国股市下跌是中国经济下滑的先导篇。从7月开始全球矿产价格的快速下跌,一部分也源自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同样会成为美联储加息的顾虑。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朗斯基对腾讯财经表示,从历史记录来看,自1982年开始,美国从未在基础金属同比下跌超过15%的时候加息。而今年以来,基础金属同比下跌已经达到23%,近三个月跌幅为17%,“根据历史经验,美联储会等基础金属价格企稳之后再加息”。
中国经济对美国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上。外媒报道,面对资本外流,今年以来,中国创纪录地卖出了1070亿美元美国国债。除了公开表示的多元化外储意愿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如果中国停止买美国国债,则美联储作为最终贷款人的压力会倍增。
“虽然达拉斯联储银行前行长费希尔(Richard Fisher)表示A股波动不会影响联储加息决定,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减速加快,或是美联储加息给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造成危机的话,美联储会重新权衡全球经济对美国的影响,谨慎推进。”张致铭对腾讯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