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江西早稻收购市场分析

2006-08-18 09:483770

今年以来,江西省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夏粮生产连续第三年取得大丰收。具体情况如下:

  一、早籼稻生产情况

  今年江西省早籼稻种植面积达1411.8千公顷,比上年1402千公顷的种植面积,增加了9.8千公顷。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1274千公顷,同比增长7.0%,占早稻总播种面积的94.8%,比去年提高6.2个百分点。早籼稻产量达到了150.7亿斤,与2005年144.6亿斤的产量相比,增加了6.1亿斤。亩平均单产由去年的687.6斤/亩提高到今年的711.5斤/亩,增加了23.9斤/亩,亩平均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后,江西省相应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文件,贯彻中央精神。省政府出台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3月份公布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更是让农民吃了“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第二,省政府相关厅局进一步加大了稳定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工作力度,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第三,今年天气非常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第四,农业部门加大了对早籼稻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的生产。

  天时、地利、人和是夏粮再次获取丰收的主要原因。

  二、早籼稻收购情况

  今年江西省的早籼稻收购形势表现出“三高一稳”态势。

  一“高”是指收购数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8月10日,江西省早籼稻收购量为26.2亿斤,同比增加4.2亿斤,增长19.1%。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16.6亿斤,占总收购量的81%,同比增加1.5亿多斤;最低收购价收购20多亿斤,增加1.72亿斤,增长9.3%;其他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市场收购,活跃了市场流通,收购2.6亿斤,占社会收购量的10%左右。全省收购最高峰时期出现在8月6日-10日,日均进粮超亿斤。早籼稻收购进展快于去年,而且入库粮质好于去年。

  二“高”是指早籼稻收购价格总体高于去年。早籼稻收购价格总体上保持稳中略升。全省各地严格按照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收购标准品早籼稻最低价(到库价)0.7元/500克,优质早籼稻价格一般在0.72元/500克以上。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优质早籼稻除按最低收购价外,另有价外补贴0.025元-0.06元/500克。个别品种收购价突破0.95元/500克。

  非国有粮食企业主要收购优质早籼稻,其收购价格高开高走。粮食主产区优质早籼稻收购竞争非常激烈。抚州市部分非国有大米加工厂收购禾盛10号的价格为87元/50公斤,新早糯谷90-97元/50公斤;吉安市泰和县部分大米加工厂收购禾盛10号价格为75-76元/50公斤,903系列及南京3号收购价格为74-75元/50公斤,吉水县大米加工厂收购玉雪粘,泰国丝苗的价格为88元/50公斤;上饶市余干县大米加工厂南极3号购价格为74元/50公斤,禾盛10号收购价格为82元-84元/50公斤,东乡县南极3号收购价为75元/50公斤,禾盛10号收购价为83元/50公斤;宜春市樟树市大米加工厂收购禾盛10号价格为74元/50公斤;南昌县收购9003和嘉育948的收购价为76元/50公斤,南极3号为77-78元/50公斤,禾盛10号为85-86元/公斤。优质早籼稻的收购趋势是量增价涨。与去年同比,优质早籼稻收购价格要出2元/50公斤以上。

  三“高”是指收购主体热情高、主动性强。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竞争日趋激烈。今年江西省早籼稻优质率高,质量要好,加之前期市场粮食价格稳定回升,各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很高,收购主体呈多元化。今年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热情高于去年,收购时主动出击,争夺粮源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跨省收购也非常活跃。受气候条件影响,湖南籼稻主产区减产严重,广东、福建、浙江主销区籼稻也因台风的影响引起产量下降,许多大米加工厂直接到我省产粮区设点收购而且价位高。安徽、天津等省也有少量个体粮食经销商到我省邻近地区收购早籼稻。省内个体粮食加工厂普遍感觉今年粮食相比去年更难收,而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一稳”是指新早籼米市场价格保持平稳。省内各大大米批发市场的新早籼米(优质)批发价在1.05-1.18元/500克之间,

  三、早籼稻生产收购中的制约因素

  虽然今年夏粮生产收购形势向好,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粮食生产收购的不良因素。

  一是各类收购主体在收购中价格差异明显。国有粮食企业和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价格存在差异一方面表明了竞争带来的利好,但另一方面粮农对国家政策容易产生政策误解,因为中央直属企业和受委托收购的地方粮食企业实际收购价格不一致。

  二是粮食主产区的仓容比较紧张。今年粮食增产,加上中储粮因为托市而暂缓粮食轮库的时间差,主产区仓容更加偏紧。

  三是重复验质给企业增加了负担。按《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全省各级粮食企业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但在收购后,国家将对再次对企业验资,企业为规避风险,收购时对质量要求偏紧偏严,难以宽严适度,导致农民认为有压级压价之嫌。

  四是粮食收购存在区域垄断现象。部分地区农民和个体粮食加工企业反映,有些地方在粮食收购和流通过程中有设卡现象,存在粮食收购区域垄断,这不利于农民选价卖粮。五是农民惜售心理存在。市场的形势向好加速了农民卖粮的进度,但仍有相当部分粮食保留在手中,以观后市。

  今年江西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7月23日-9月30日之间,相比去年,时间大大缩短。农民应抓住机遇及时出售多余粮食,因为惜售心理的存在,有可能会出现卖跌不卖涨,获益下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33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37

6月5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6-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