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省早籼稻收购接近尾声,中晚稻即将上市。今年湖南粮食市场中晚稻收购价格走势如何呢?
笔者通过对近期湖南省粮价态势及省内、省外粮食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下半年湖南省中晚市场价格将有可能呈现出高走之势”的基本结论。供有关部门参考。
省内:近期粮价稳中有升 中晚稻收购价呈高开之势
据价格监测显示,9月上旬,湖南省早籼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晚籼稻购销价格略有回升。目前全省早籼稻标准品、混等平均收购价格每50公斤分别为70.72元、70.30元,分别比8月下旬下降0.11%、0.14%;晚籼稻标准品、混等平均收购价格每50公斤分别为74.35元、73.85元,分别略涨0.07%、0.00%。从地方来看,攸县、醴陵市、邵东县、华容县、赫山区、桂阳县、东安县、道县的早籼稻价格分别在0.25-1.75元间涨跌;晚籼稻购销价格方面略有回升,其中攸县、醴陵市、邵东县、慈利县、桂阳县、东安县、道县、吉首市价格分别在0.25-2.25元间涨跌。总体来看,湖南全省粮食购销价格较为平稳。
从局部地区来看,8月23日湘北地区中稻高价开秤,市场活跃。岳阳、平江、华容、临湘等县(市)常规中稻开秤价71元/50公斤,局部地区为72元/50公斤。目前上门收购价仍然维持在72元/50公斤。
9月以来,湖南益阳粮油市场除早籼稻价格与8月底相比基本稳定外,其余品种价格略有上升。如,9月7日益阳地区早籼稻收购价70-71元/50公斤,与8月底相比持平。中籼稻78元/50公斤,上涨1元/50公斤。晚籼稻(金优)88.5元/50公斤,上涨4元/50公斤。高档晚优100元/50公斤,上涨2元/50公斤。
产量大县之一宁乡县长粒型优质早籼稻的收购价一度由1500元/吨上涨至1700元/吨。9月12日,宁乡县农业局粮油站反映,宁乡个别乡镇已有中稻零星上市,虽然商品量不大,但上门收购价有的高达到75元/50公斤。
来自收购一线的的情况反映,目前衡阳及常德地区均有少量中稻上市,收购价皆为72-73元/50公斤。
据湖南省株洲市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株洲市中晚稻具有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增加,但商品率不高的特点。株洲全市今年中晚稻播种面积198.51万亩,比去年增加2.16万亩,其中晚稻播种面积177.04万亩,比去年增加2.68万亩。粮食生长期间风调雨顺,预计中稻单产提高16斤/亩,达1060斤/亩,晚稻单产提高8斤/亩,达1015斤/亩,从而预计中晚稻总产达101.5万吨,比去年增加2.5万吨,其中晚稻总产预计为87.万吨,比去年增加1.7万吨。虽然中晚稻总产比去年多已成定局,但由于农户习惯自留晚稻食用,中晚稻商品率不高,约为25%左右。预计株洲市能提供中晚稻商品量25.9万吨,其中本地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预计能收购13.3万吨;如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话,定点收购库预计收购7.7万吨。
目前株洲粮食市场中籼米为批发价1.1元/斤,晚籼米批发价1.10―1.13元/斤之间,比年初上涨0.05元/斤。晚稻收购价在73元―76元之间。目前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
灾害:造成产量减少 价格居高不下
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外围的影响,据湖南省防指通报,此次灾害导致湖南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00余万亩,绝收110万亩,减收粮食75.6万吨,死亡大牲畜9.81万头,水产养殖受灾53万亩。全省因灾停产工矿企业2095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8亿元。对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6月以来,由于持续晴热高温,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等地的40多个县市近600个乡镇遭受旱灾,受灾面积达500多万亩。
另外,湖南暴发近十年来最严重水稻病虫害。湖南省植保站调查显示,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已在湖南普遍发生,约3600万亩中晚稻受灾。在邵阳黄陂桥乡、益阳资兴区长春乡等地,部分稻田害虫量超过防治标准近百倍,少数丘块已出现“穿孔”倒禾;斜纹夜蛾等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则在湘南等洪涝灾区形成灾害。专家估计全省中晚稻可能会减产三成左右。
今年,我国南方中晚稻产区受干旱、病虫害影响较为严重,产量普遍出现下降。据有关部门预测,预计2006/07年度湖南稻谷产量为2509万吨,较上年下调1.1%;江西稻谷产量1533万吨,下调0.3%;广西稻谷产量1094万吨,下调1.8%;四川稻谷产量为1094万吨,下调33%;安徽稻谷产量为1240万吨,下调1.1%;湖北稻谷产量为1491万吨,下调5.7%。
近期,国内中晚稻市场行情保持稳定,市场平均价格依然保持在1547元/吨附近,而南方部分地区新季中晚稻已有零星上市,市场价格在1420-1500元/吨,同比偏高40-60元/吨。
可见,目前包括湖南在内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中晚稻产量下降已成定局,货源偏紧,开秤走高。预计后期新粮逐步上市、市场消费回升后,其价格仍有可能稳中略升。
邻省:灾区粮源短缺 价格上涨波及湖南
湖南的邻省(市)重庆今年遭受严重干旱,稻谷普遍减产,加之农民惜售,各国有收储企业今年早稻收购量减少65%以上,不少私营大米加工厂普遍“吃不饱”,时常有开不了工的情况发生。同时导致各收购企业抬高价格,争抢粮源。9月上旬以来,重庆地区潼南、永川、北碚的国储企业入库价达到了1500-152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上升了65元/吨。
受干旱天气影响,四川南充、广安、遂宁等地稻谷普遍减产30―50%,部分地区稻谷颗粒无收。2006年新粮上市以来,四川地区稻谷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中华粮网价格监测显示,目前购销企业收购价为75元/50公斤(中等质量),高于去年托市收购价格(72元/50公斤),较上月稻谷市场价上涨6元/50公斤左右,加工企业稻谷购进价格一般在76元/50公斤以上。标一米出厂价格在2200元/吨左右,比上月上涨了200元/吨,新米出厂价在2350元/吨以上。预计四川地区稻谷后市价格将稳中有升。
截止9月5日止,受前段时间高温天气影响,今年江西省受灾面积198.4万亩,成灾面积为62.6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为14.73万亩。受灾面积占中晚稻总种植面积的7.02%。旱灾对中晚稻总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预计江西省中晚稻产量为1099万吨。
进入9月份,江西省永丰县粮食市场优质早稻小幅上涨、中稻高开高走。如当地中稻上市收购价格为75元/50公斤(下同),比去年同期高2元。常规早稻72元,高于最低收购价2元。一般优质早稻品种为76元,比上月底(下同)上涨1元。禾盛10号为85元(现农民库存量很少),上涨1元。泰国丝苗和易血粘均为89-90元,持平。早籼糯稻为92元,上涨2元。
湖北省荆州市9月初中稻零星上市以来,市场收购价74.5元/50公斤,也超过了最低收购价。
国内:早稻收购价稳中趋升 大米进出口基本稳定
今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展顺利,截至8月25日,全国最低收购价早稻收购量达110亿斤,其中国有托市收购量为86亿斤,江西、安徽、湖南和湖北四省收购进度较快,共收购65亿斤,占托市收购总量的92%。今年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力度加大,收购进度较快,早籼稻市场行情出现上涨,多数地区收购价格都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湖南市场早稻收购价格一般在70-72元/百斤(局部收购价格达75元/百斤),一般品种的优质稻收购价格在74-78元/百斤,并保持坚挺态势。
国内稻米市场自5月份走出低谷之后,一直呈现出缓慢上涨行情,尤其是
随着早稻托市收购的展开,在国家政策支撑下,稻米价格总体持续高位运行。
8月份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大米行情表
单位:元/吨
早籼米(标一) 晚籼米(标一)
本期价格 与上期同比 本期价格 与上期同比
全国平均价 2153.8 +0.69% 2300 +0.57%
江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2180 +0.37% 2255 +1.58%
安徽芜湖大米批发市场 2215 -1.99% 2280 -0.52%
8月份,南方主产区早稻收购市场活跃,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支撑早籼稻收购价格稳中有升。
自9月中旬开始,随着双节逐渐临近、学校陆续开学,市场上稻米消费有所增强,短期内稻米行情仍有望稳中上扬。据农业部消息,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目前国内早稻产量普遍认为较去年减产2.2%,总产量约3110万吨左右。
当前,产区新早籼稻托市收购已进入后期,部分地区已完成计划量(有的收购库点,由于粮源紧缺,实际收购量不及去年同期的60%)而停止收购,市场焦点逐渐转移到中晚稻上来。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稻米储备已接26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还将进一步下降,今年待售的稻米数量几乎只有2000年的一半。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进口大米414211吨,同比提高65%;出口大米683642吨,同比提高48%,但是净出口大米269431吨。据悉,国家将准备长期保管今年新收购的托市粮食。这些都意味着后期稻米市场流通量将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中晚稻市场价格走高。
由此分析,近期影响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稻谷主产区的生长状况、产量、政策导向及最低收购价格的执行情况等。
综述:湖南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将稳中趋升
综上所述,当前中晚稻市场价格利好因素强于利空因素,下半年湖南省中晚市场价格将有可能呈现出高走之势。
一、政策主导中晚稻收购市场价格。
1、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已经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06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今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主产区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7省,其他中晚稻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其中,国标三等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0.72元/斤,粳稻0.75元/斤。适用时间,南方5省为9月16日至12月31日,吉林、黑龙江2省为11月10日至2007年2月28日。
今年早籼稻收购期间,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兑了现,粮农得到了实惠,他们对中晚稻市场价格存在良好预期。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明确,价格基本明朗,将支撑着今年中晚稻收购价格稳定。
2、受国家对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情况影响。国家近期持续在安徽拍卖的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底价大都在政策价之上,而且稳中有升。这将促使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走强。
3、早稻市场收购价格将拉动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上涨。同时湖南地区所产中晚稻谷品质较好,既经济又实惠,口感又好,原粮及成品米走俏省内外市场。中稻原粮销售畅销,加工增值利润空间大,有关收购单位、粮食加工企业及个体粮食经纪人早就看好,中稻刚上市就纷纷介入抢购,竞相提价,导致粮价走高。
二、今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导致种粮成本提高,粮农不愿低价出售粮食,有惜售心态。同时早稻收购价坚挺,各储粮收购主体抢购早稻的态势,促使农户待价而沽、观望惜售。
三、收购市场竞争加剧,农民惜售感增强,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将高开高走。
预计今年中晚稻收购高峰期将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托市政策已将稻米市场价格托起,稻米市场行情看好。一方面成千上万个体粮贩见有利可图,想方设法上门收购;中央国储库为了确保转换计划完成也积极入市,争取粮源;民营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资金比较雄厚,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大量吞进粮源,甚至互相抬价。另一方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于早稻收购失利,中晚稻收购不会坐失良机。可见,中晚稻收购市场必将激烈,并反过来加剧农民惜售心理。
四、国内中晚稻产量略减,国家调整粮食销售和进出口政策将利于后市稻米价格提升,对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湖南省中晚稻收购价格可望持续走高,近期内不会下跌。
也有人预计收购前期市场价格高开高走,后期有所下跌,但不会低于72元/50公斤。
如果考虑到主产区中晚稻产量大、收购量多、涉及面广而区域市场消化能力有限等因素,国家也可以在后期的适当时候再次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预案,以防止后市价格下跌而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并为明年开春时早籼稻的种植提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