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安庆市早籼稻产购形势分析
1、生产形势
安庆市是安徽省最大的早籼稻主产区,早籼稻总产占全省早籼稻总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据初步统计,2006年该市早籼稻种植面积169.66万亩,比上年增长1.49%;单产369公斤/亩,与上年增加12公斤/亩;总产62.6万吨,同比增长7%,占全省早籼稻预计总产159.6万吨的39.2%。
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气候适宜,未出现病虫害,有利于早籼稻的生长,早籼稻的内在品质明显好于上年;二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民偿到了甜头,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技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据统计,该市今年香两优68、培两优288、金优974等6个主推早籼稻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78.35万亩,占全市早籼稻种植面积的46.2%;全市早籼稻优质品种率达到9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2、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影响今年早籼稻收购价格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测,2006/200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178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03万吨;消费量4186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79万吨;贸易量280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万吨%;期末库存量789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89万吨。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大米总的形势是:产量略增,产消略有缺口,贸易量略减,库存量小幅下降,市场行情稳中有升。
(2)今年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大体维持上年水平,在9000万亩左右,总产预计在3100万吨上下,比上年略减。减产比较明显的有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上述省、区预计减产20-40万吨;浙江平产略减,江西平产略增,湖北持平略减,受近期洪涝灾害影响,湖南将由增产转为平产或略减,其他省、区大体平产。
(3)我国1-6月份累计出口大米60.3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大米37.3万吨,同比增长68.1%;大米净出口23万吨。
(4)据调查,受用工成本、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早籼稻的生产成本同比上升了10%以上。因此,农民对早籼稻的收购价格期望值很高,低于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将难以接受,惜售、观望的思想较为严重。
(5)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早籼稻的收购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今年7月23-25日,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纷纷开始执行,较上年提前,使得今年早籼稻的开秤价格基本都开在托市价附近,常规品种在每市斤0.70元、优质品种在每市斤0.73元以上,比上年略有上升。
3、收购预测
2005年该市累计收购早籼稻10.4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0.12万吨,其中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有8.91万吨。截止8月20日,该市已累计收购早籼稻67803吨,比上年同期66943吨增加860吨,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有64538吨,占总收购量的98.7%。初步预计,今年该市早籼稻收购量将达到13万吨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2006年安徽定远县秋季水稻产购形势分析
今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130万亩,较上年96.5万亩增加33.5万亩,增幅34.7%。单产500公斤,比上年443公斤增加12.77%,总产预测65000万公斤,比上年42786万公斤增加22214万公斤,增幅51.92%。
一、生长情况
2006年全县气候基本正常,风调雨顺,充沛的雨水给水稻生产提供了丰收保证,国家最低限价收购政策再一次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目前水稻长势喜人,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丰收已成定局。
二、市场走势
目前当地市场普通杂交稻收购价在0.73元/市斤左右,如秋季按市场价运行,收购价开磅价我们预测在0.72元/市斤左右,由于加工企业等米下锅,预计后期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如国家启动最低限价收政策,三等收购价高于等于0.74元/市斤,市场可能会相对平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如果三等收购价低于0.74元/市斤,收购市场将会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由于相互争抢粮源,竞争激烈,后期粮价可能会有所上涨。
三、收购建议
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民利益出发,国家应启动最低收购限价,指定国家粮食购销企业承担此项任务,充分利用原有仓库、人员、技术等有利条件,保证不出现新的卖粮难局面。
不管是按照市场价运作还是启动最低限价政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收购,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售粮要求,预计入库3.2亿公斤。
四、存在困难
1、仓容紧缺。全县总仓容34800万公斤,露天堆9400万公斤。现全县库存小麦27500万公斤、稻谷5500万公斤,预计小麦扫尾收购4000万公斤。午收收购结束后仅有存储能力7200万公斤,且基本都是露天储存能力。预计收购仓容缺口将在24800万公斤。目前各粮站尚有场地可打露天堆解决8150万公斤,计划站外租地搭建露天货场解决16650万公斤。
2、露天储存费用大。为贯彻托市收购政策,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计划本着既方便群众卖粮,又尽量节约费用的原则,拟在全县选择产粮集中、有辐射能力、便于群众售粮的地区、租地10块,计470亩,用于新建大货位进行托市粮食收购。共可新建露天大货位117个,可储粮17550万公斤。
预计秋季收购共需打露天堆25700万公斤,其中站内打露堆8150万公斤,租地打露堆17550万公斤。共需经费4458.9万元,其中:租地费564万元,建围墙、道路、地坪、堆底费用2161.7万元,购储粮器材1733.2万元。
五、目前秋收准备情况
1、强化销售,腾仓并库。积极参加全省库存托市稻谷的销售工作,截止8月4日共拍卖稻谷9650万公斤,现正在抓紧出库,以期尽快腾出仓容。
2、积极维修仓库、场地、老堆底和新建站内露天堆底。7月10日以来我们投入了300万元陆续对部分粮站的仓库、水泥场、露天堆底进行维修改造,并新建部分露天堆。
3、积极与有关乡镇接触,洽谈租地事宜,做好租地建站的开工准备。我们于8月初分别于10个乡镇接触,查看地形,规划场地,洽谈租地,建立站外收购点。
4、成立秋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秋季稻谷托市收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秋粮收购不出现“卖粮难”,保证党的惠农政策得以充分落实。
六、问题和建议
由于仓容紧缺,秋粮收购大部分要在露天存放,费用问题如何解决,上级至今没有明确态度,企业无资金投入,希望尽快出台政策,否则将影响秋季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