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一季晚稻已少量上市,二季晚稻也进入收割季节。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晚稻收购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中晚稻收购将会呈现“一增一减”特点,即收购成本同比增加,收购数量同比减少。
一、生产情况。今年我市中晚稻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据县市粮食局调查,今年我市中晚稻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中稻产量保持上年水平,二晚由于抽穗时遭遇寒露风影响,二晚单产同比下降,预计二晚产量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预计可提供的商品量约10亿斤,其中优质品种占70%以上。全市中晚稻生产总体保持稳定,为做好中晚稻收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增加了中晚稻生产成本,且其它消费品价格不同程度地也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比较收益相对下降。因此,今年农民对中晚稻收购价格上涨期望值较高,不少农民对中晚稻惜售心理较重,待价而沽。
二、政策作用。今年三月初,国家就公布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夏粮收购时国家分别在小麦、早稻主产省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且在预案执行期间停止了中央、地方储备和最低收购价库存早籼稻的大批量集中拍卖活动,对最低价收购的粮食国家也在预案中明确了顺价销售原则。9月7日,国家印发了《2006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9月28日,湖北、安徽两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为解决部分粮食主产区的仓容不足问题,近日,国家粮食局又下达了最低价粮移库计划。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抑制了粮价下跌,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又为经营者发出了近期粮价不会跌破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的市场信号。尤其是非国有粮食经营者认为与其去拍卖最低价粮来维持经营,还不如自己参与收购更划算。所以,今年中晚稻收购价格将会呈现高开稳走态势。
三、价格因素。当前,价格因素是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今年中晚稻收购的主导因素。今年,我市中储直属库轮换收购早稻价格最高达75元/百斤。由于多方面原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今年早稻收购成本比去年增加了,个别优质品种收购价格突破了100元/百斤。目前我市早稻价格继续高位平稳运行,按正常情况,早、晚稻差价一般在3~4元/百斤,为此,今年中晚稻常规品种收购价格在76元/百斤左右。从目前中稻上市情况来看,我市中稻收购价格就已突破最低价水平。北路片峡江县:普通中稻品种收购价格74~76元/百斤;优质品种如923,收购价94元/百斤、丝苗92~94元/百斤、晚糯96~100元/百斤。南路片万安县靠近销区,价格更高,常规中稻收购价格达78元/百斤。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井冈山、永新,常规中稻的收购价格也达到75元/百斤,且农民还不愿卖。当前市场粮价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国家粮食政策支撑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目前,中晚稻收购市场价格已经突破了国家定的72元/百斤,是否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托市收购意义不大,贴钱去收,没有划算,不贴钱,72元/百斤这个价格根本收不到,况且中晚稻优质品种又多,托市粮源少。而高于最低价的优质品种收购,属企业的自主经营粮范围,企业考虑经营风险,对此不敢贸然收购,再说,非托市粮收购资金贷款也会受到某些因素制约,尤其是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中晚稻收购工作更为艰难。
四、库存影响。9月底,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营粮、最低价粮共有库存8.9亿斤,同比少了3.7亿斤,而企业真正有自主经营权的粮更少,全市还不到6000万斤,其他经营企业的库存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中晚稻主要是用于口粮消费,且优质品种多,目前仓库库存量较少,而属最低价的粮又需经过拍卖,导致市场上粮食商品流通数量减少,从而也促使其他经营企业为维持运转必定会积极参与中晚稻收购,为此,今年中晚稻收购市场将会竞争更激烈。
预计今年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当年晚稻收购量约为3亿斤。
江西省吉安市2006年中晚稻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面对粮食工作的新形势,为切实做好今年中晚稻收购工作,立足多收粮,收好粮,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江西省吉安市粮食局在督促县市粮食局多渠道筹措中晚稻收购资金、积极腾仓并容和搞好中晚稻产量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近期,我市还组织开展了2006年中晚稻生产成本专项调查工作。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这次中晚稻生产成本调查,主要由县(市、区)组织具体的调查工作。通过县(市、区)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综合分析推算形成相关调查数据。经调查表明,按平均亩产700斤的中晚稻产量测算,今年我市中晚稻生产平均成本为57.62元/百斤,同比增加0.97元/百斤,增幅1.7%。具体调查分析如下:
1、化肥费:14.5元/百斤,同比增加了0.08元/百斤。尽管国家对化肥采取了限价措施,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力度,但由于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化肥生产成本增加,促使了化肥的销售价格相应上涨。
2、农药费:6.53元/百斤,同比增加了1.38元/百斤。我市今年下半年雨水充足,对中晚稻生产有利,但由于雨水多又不利于对病虫害的防治,加之今年中晚稻病虫害比较严重。据多数农户反映,不知道是农药的质量问题,还是病虫的抗药性增强问题,今年中晚稻病虫的防治,不但要加大药剂量,而且还要增加喷洒农药的次数,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又增加了中晚稻生产成本。同时,农药价格的上涨也增加了中晚稻生产成本。
3、种子秧苗费:3.89元/百斤,同比增加了0.15元/百斤。种子秧苗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稻谷种子价格上涨。
4、农具费:4.25元/百斤,同比减少了2.08元/百斤。由于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种粮农民的粮食生产农具损耗费相应减少了。
5、劳动费:28.15元/百斤,同比增加了3.97元/百斤。今年,各地、各行业劳动用工工资均有所上调。本次调查,种粮农民劳动费是按每亩需要8个劳动日,每天工资25元来测算的。
6、税费:按中央的粮食生产直补政策规定,中晚稻生产每亩种粮农民可得30元的补贴费,扣除需上交的水费等,种粮农民可净得2.32元/百斤,同比增加了0.72元/百斤。
7、其他费用:除上述费用外的其他费用为2.61元/百斤,同比增加了0.65元/百斤。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分析,今年中晚稻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出售早稻卖到较高的价钱,加大了对中晚稻生产的投入、加强中晚稻的田间管理。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三是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上浮。
二、对中晚稻收购价格趋势预测及收购形势分析
尽管我省已从10月20日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但由于今年的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早稻上市价格高开坚挺,后期我市早稻收购价格高达78元/百斤,虽然我市中稻量不多,但普通中稻的上市价也在74―76元/百斤之间,因此,当前粮价的高位运行是影响今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晚稻收购的主要因素,加之中晚稻的优质品种较多,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启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抓收购作用有所弱化。
中晚稻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又略有上涨,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加之当前市场粮价处于高位运行,因此,预计今年农民对晚稻收购价格上涨的期望值较高,惜售心理会较重。再加上其他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既支撑了粮价上涨,又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为此,今年晚稻收购价格呈高开稳走态势,部分优质品种收购价格会突破100元/百斤。
今年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早稻收购成本同比有所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于去年,在当前市场粮价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规避经营风险,对晚稻收购会持谨慎态度。况且因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农民一般不会急于出手,会待价而沽。为此,预计今年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晚稻收购形势不容乐观,收购进度缓慢,收购数量会减少。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07-0917
7月3日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07-0327
7月1日上饶地区地区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7-0138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38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6-2746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略微下跌
0评论2025-06-2037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稳中有跌
0评论2025-06-1836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06-0645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06-0641
6月5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6-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