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产量、产值增加
据对农调户的调查,中籼稻的每亩单产为493.90公斤,较去年的360.20公斤增加了133.70公斤,增幅为37.12%。产量的增加也致使产值增加,今年中籼稻的每亩产值为737.55元,较去年554.08元增加183.47元,增幅为33.11%。
产量增加的原因:一是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出台,各项补贴的逐步增加,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今年的每亩补贴收入是42.10元(按计税面积计算),在去年粮食直补13.00元/亩,粮种补贴15.00元/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油价综合补贴14.10元/亩。二是较去年年景相比,今年相对要好。虽然今年也受到持续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但农户抗灾自救的意识增强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抗灾救灾的力度,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农户的受灾程度较去年相比也就少了。三是病虫害危害减轻。今年高温、干旱气候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较往年相比病虫害发生较轻;加之农业技术部门干部实行了技术包点到片,责任到人的技术责任追究制,强化了技术干部的责任心,有力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产成本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永定区9户调查户中籼稻每亩总成本为416.93元,与去年472.58元相比减少55.65元,减幅为11.78%。从物质费用上看,今年的化肥费、租赁作业费的排灌费、人工成本的雇工费用、农家肥费,每亩分别为82.53元、12.29元、12.29元和1.30元,与去年相比每亩分别增加3.65元、6.96元、6.27元和1.17元,增幅分别为4.62%、130.58%、104.15%和9倍。这四项费用支出每亩共提高18.05元。化肥费和农家肥费增加原因:市场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迫使农户改变了施肥的习惯,故此磷、钾肥和农家肥的用量加大了,减少了氮肥的用量,而增加了成本;排灌费增加是因为今年也受到持续高温干旱,农户大多利用潜水泵抽水以解决稻田干旱问题;雇工费用的增加是因为现在农村的壮年劳动力极少,大多外出打工,在农村很难雇请到劳动力,致使今年的雇工工价的提高,今年的雇工工价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27元,增幅为18.82%。
同时影响今年中籼稻总成本减少的费用是种子费、农药费、土地成本、收割费。其中种子费、农药费、土地成本支出每亩分别为17.74元、28.25元和45.55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减少4.84元、7.58元和61.29元,减幅分别是21.43%、21.16%和57.37%。这三项费用支出每亩共减少73.71元。种子费减少,主要是现阶段农户的浸种、催芽、育秧技术提高了,种子的质量也提高了,从而提高了出芽率、成苗率,进而减少了用种量;农药费减少主要是受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病虫害发生较轻;另一方面,水稻品种更新快,抗性好,不易感病;再就是农业技术部门加强了指导,科学用药,做到有的放矢,不乱用药;土地成本减少是因为今年的流转地租金减少,由于去年受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租种流转地的农户受灾较多,今年继续租种流转地的农户减少,流转地租金也普遍降低。今年大部分的水稻收割采用了机收,收割费用比雇请劳动力的费用每亩少70-80元。
三、收益大幅增加
今年的中籼稻亩平产值为737.55元,较去年554.08元增加183.47元,增幅为33.11%;今年中籼稻的生产现金效益每亩平均为503.08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80.53元,增幅为55.97%;净利润亩每亩平均为320.62元,与去年相比增加239.12元,增幅高达293.40%。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在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的同时新增了油价综合补贴,今年调查户中籼稻补贴收入平均为42.10元/亩,比2005年的28.00元/亩增加14.10元,增幅为50.36%。今年的中籼稻每50.0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为74.67元,与去年相比减少2.24元,减幅为2.91%,虽然今年的出售价格低于去年,但由于产量的提高使得今年的产值增加,同时收益也大幅增加。
四、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力度,不断改良品种、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通过优化种植品种达到增产增收,并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用药、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粮食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减支增收。
二是针对各地一部分水源条件差的稻田,当地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年初应尽早做好种植规划,特别是不宜种植水稻的天水田(山岗田)要做好改种计划,尽量避免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风险。此外搞好品种布局有利于机收(品种不一,熟期不一,不利于机收),可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力度。自1998年洪灾以后,张家界市的大部分水渠已被冲毁或是因为年久失修,很多水渠已不能使用,政府要加大对主干渠和支渠修复资金的投资力度,以保证其灌溉畅通,提高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