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在国家临时收储1000万吨2008年产稻谷及关内销区企业采购东北稻米给予运费补贴两项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南北产区新稻谷价格整体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涨,市场购销趋于活跃,但由于目前国内大米需求依然疲软、米价持续徘徊在低位,导致加工企业利润低下,经营十分困难,入市采购谨慎心理加重,收购数量明显减少,当前市场收购主体主要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
整体稳中偏强局部小幅涨跌
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11月6日,黑龙江鹤岗地区圆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为1820~1830元,绥化地区长粒稻谷收购价1840~1860元、圆粒稻谷收购价1800~1820元,均上涨20~40元。吉林白城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40~1880元、长粒稻谷收购价1900~1920元,辽宁盘锦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920~1960元,均上扬40~80元。江苏镇江地区普通粳稻收购价1920元,盐城地区1860元,均下跌20~40元。安徽六安地区晚籼稻收购价1930元,湖北黄石中晚籼稻收购价1880元,江西南昌中晚籼稻收购价1880元,均上扬20~40元。北京市场东北圆粒米批发价2960元,上涨40元;山东青岛市场黑龙江产长粒香米批发价3020元,下跌60元;广州市场东北圆粒米批发价3160元,上涨40元。由此可见,随着国内稻米市场由南到北新稻谷收购工作的展开,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撑及新粮批量上市打压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局部略有波动。
新稻批量上市购销形势复杂
随着国内各地新产稻谷的不断上市,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今年稻谷市场购销形势将更加复杂。首先,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增强了农民对出售价格的心理期望。其次,大中小型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且购销形式多样化,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新稻谷收购之初,由于对后市价格运行方向把握不准,多数用粮企业不敢贸然入市收购,加上农民惜售,也可能形成买卖双方相互对峙的局面。此外,今年全球性经济低迷,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整体呈现弱势,稻米作为口粮,国家必将会救市,其对市场的影响较大。
东北粮食运输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国内秋季粮食大规模收购工作的展开,东北地区的粮食运输是否再度陷入紧张局面,成为市场各方主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影响稻米市场后期走势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目前东北三省铁路运输状况相对宽松,除了上广柳成等局以外,其他地区只要请车就基本能给,而且还没有好处费,但由于南方大米需求疲软、米价持续走低,导致产区粮商及企业外运并不是很积极。近日,随着国家加强“北粮南调”,销区企业采购东北稻米给予运费补贴政策的落实,产销区企业经营运作积极,北京、青岛、上海、广州及昆明等地的客商进入东北的人数明显增多,虽然目前东北铁路运输还比较宽松,但随着运输量的增多,后期东北铁路运输状况必将紧张,而且费用也将会明显提高。另外,进入11月份以后,为确保冬季储煤工作顺利开展,后期将会加大铁路运煤能力,并且随着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到来,铁路运力紧张将成为影响南方粮食到货量的中长期因素,同时也是制约稻谷购销的难点问题。
政策主导市场底部获得支撑
今年国家继续实行惠农政策且明显提高补贴的费用,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了稻谷面积继续增长,促使稻谷产量继续增长,同时国家首次在主产区相继启动临时收储2008年产稻谷以及继续施行“北粮南调”运费补贴两项政策,稳定和提升了稻谷收购价格,保障了市场的正常流通运转。目前东北三省临时收储任务已经全部启动,各地国有粮库纷纷入市采购,稻谷价格止跌企稳,局部小幅攀升,市场购销比较活跃;而南方八省临时收储工作也在陆续展开,据了解,作为国家临时储备的收购主体,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已经全面启动在皖的稻谷国家临时储备收购任务,今年安徽收购价格不实行地区差价,所有指定收储库点均按照稻谷中等质量标准品0.965元/斤价格挂牌收购。另据了解,湖南将按照0.97元/斤、江西按照0.98元/斤的价格挂牌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稻谷,目前两省部分企业已经启动收购。政策性收购主导了市场,成为后市价格的支撑点,对后市价格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短期区间震荡长期平稳趋升
就后期市场而言,政策市的稻谷将会有一波走弱行情,其中目前东北地区农民手中粮食较多,后期随着还贷日期临近及春节购买年货需要现钱,出售稻谷意愿将加强,届时丰产的供给压力将得到体现,市场价格有回落的风险;而南方地区随着东北低价稻米逐步到货及国家收储任务的完成,后期价格难抵供给压力的冲击将出现小幅走低过程。但随着元旦及春节的到来,大米市场需求将转旺,商家及购销企业备货意愿将提高,将限制稻米市场的下跌空间。总体来看,今年我国稻米市场供大于求,市场销售压力趋于明显,某一阶段走弱也是正常的,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平稳缓慢上升仍是稻米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