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502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较前几个月明显回升。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285亿元、同比增长8.14%;地方财政收入7217亿元,同比增长8.22%。其中,收入税收占到11727亿元,同比增长5.8%。
当月财政收入占到社会总需求的20.17%,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的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的持续下降,反映当前的政府让利于民,利于国内经济持续回升。
分项情况来看,国内增值税2348亿元,同比增长2.35%,扣除生产者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较上年增长的6.95%,国内实际产出增长6.95%。国内消费税821亿元,同比增长22.72%,高档消费消费品消费增长带来消费税增长明显,当前高档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价格回落,从而进口高档消费品消费增长,从而带来消费税的增长。营业税1846亿元,同比增长6.15%,如果不存在强征暴敛的现象,显示我们经营者整体经营活动增长。企业所得税为352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15%,企业的所得税的较快增长,反应企业的实际的经营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个税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1.4%。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关税方面来看,进口环节税收明显下降,跟进口商品价格下滑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下降14.12%、进口关税下降8.98%。出口方面,出口退税967亿元,同比增长6.85%,出口退税的大幅增长成为出口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部分,出口退税增长商品贸易顺差增长主要原因。
4月财政支出12535亿元,同比33.21%。财政支出占到社会总需求的18.72%。累计支出45350,占到累计总需求的20.36%,为历史同期的低位水平,盈余4560亿元,为国内总需求的2.05,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减少政府的财政出,尤其逐步缩减政府的直接的经济职能是减少政府经济腐败的有效措施,也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利于未来的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退出竞争性行业如医疗卫生、住房建设、粮油储备、交通运输中的非路网建设部分、电力与信息中的非网络建设部分均为竞争性产业,应交由市场来解决;医疗卫生中的大病应有商业保险解决,而非政府包办,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医疗利益的寻租,从而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和财政负担的大幅。
国家财政投入将更多资金用于农业(包括生态环境)、教育、基础研究、基础设施等社会基础方面的投资,提升经济增长潜力,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综合竞争能力,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引导全球资本、智力资源向中国流动,提升中国经济总体水平和总体的竞争能力。医疗卫生和营养保健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方面应该更多的通过市场的化的手段进行投资,提高社会经济增长资源的投入效率的提升,减少的公共资源投入过程中的权利寻租。
表2 财政收支盈余及其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2015.4
单位:亿元,%
年度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盈余 |
|||||||
月度 |
占总比 |
累计 |
占比 |
月度 |
占比 |
累计 |
占比 |
累计 |
占比 |
|
2011 |
10082 |
26.78 |
36208 |
30.78 |
7303.4 |
19.40 |
25357 |
21.56 |
10,851 |
9.23 |
2012 |
10774 |
24.22 |
40750 |
29.10 |
7,885 |
17.72 |
32003 |
22.85 |
8,747 |
6.25 |
2013 |
11431 |
22.00 |
43465 |
25.84 |
9,308 |
17.91 |
36345 |
21.60 |
7,120 |
4.23 |
2014 |
12481 |
20.94 |
47507 |
24.87 |
9,410 |
15.79 |
39842 |
20.86 |
7,665 |
4.01 |
2015 |
13502 |
20.17 |
49910 |
22.41 |
12,535 |
18.72 |
45350 |
20.36 |
4,560 |
2.05 |
六、货币金融市场
初步统计,初步统计,2015年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045亿元,同比多增31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65亿元,同比少增334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44亿元,同比少增102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6亿元,同比少增44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4亿元,同比少增86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51亿元,同比少211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7亿元,同比多1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减少可以推动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企业的营销管理有重要意义,大型企业的通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善企业供应链、价值链的管理提升的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水平,提升中国经济的安全保证能力。
社会融资总规模同比下降对于物价的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企业的利润率产生较强的压制作用。
货币方面,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4月份净回笼现金1177亿元。4月资金的回笼对5月的物价产生重要的压制作用,带来5月CPI增幅回落,PPI降幅扩大(注:本月M2同比增速根据可比口径计算。按照历史数据的增速为9.58%,3月、4月M2增幅持续回落,压制的国内的物价总水平,央行对总体的货币投放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合央行4月末国内信贷和国外净资产所形成的央行货币总投放为144.02万亿,较上年增长13.85%,增速较2月连续2个月出现环比下滑,央行货币总投放的增速的修正对于企业的经营利润率、物价总水平和房价、地价水平均会产生的明显影响。
从构成来看,国内供应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国际社会供应增长形成较低的增长速度,同比增幅分别为17.18%和2.42%。国际市场的货币供应增幅回落在于美元的升值,央行降低海外资产的购买速度,导致央行货币海外总投放的增速的回落,国内货币保持较快增长的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的明显的冲击。
国内货币投放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是从政府、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三种类型社会机构的货币增幅分别为28.70%、43.06%和13.55%。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占有货币投放快速增长,特别金融机构的货币投放的快速增长,是近期国内证券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推定力量。
上届政府一边喊调控物价,一边大开货币闸门大量注水,导致的资产与房产价格飙升,社会腐败加剧。
过去两届政府地产商和官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导致中国房价持续疯狂上涨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导致这一集团疯狂的非法的掠夺大量的社会财富,产生的大量的社会矛盾的积蓄。当前反腐应该彻底瓦解这一利益共同体,给房地产行业推向真正市场化,允许当前不同百姓无法的接受的房价稳步回落,逐步化解过去两届政府失职所导致的房地产的疯狂导致的极大社会矛盾的积蓄,从而实现的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央行的较快的货币投放仅在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快速流动,而没有金融实体经济,这是当前国内一方面货币泛滥,同时实体经济资金困难的真正原因,导致国内经济的过渡金融深化,不断推动金融泡沫的膨大,金融泡沫的过渡膨胀会带来短时间的经济体系资产链条的崩裂,导致经济危机的最终爆发,2011年以来,尤其是2013年6月和2014年5月不断加强的金融深化增长到来国内虚拟经济泡沫的持续扩张需要引起当心,带来1年来国内的股指翻一翻还要多,使得国内股市价值远远偏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到来严重的金融泡沫,需要引起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防范国内股市近逼地产泡沫导致国内经济风险的无限放大,从而导致我国经济风险急剧扩张。
银行间的货币交易与市场利率
银行业间的大额的货币交易量和利率作为国内货币市场供求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的交易的最终体现。从货币供应总量与货币交易总量的比较关系、货币交易总量通过国内经济交易总量的关系可以反映国内的货币的供应是否同经济的增长的需求相适应。
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40.96万亿元,日均成交1.95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3.0%。银行间的货币交易创下历史新高,加剧经济的金融深化,便利企业的融资。
4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49%,比上月低1.2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37%,比上月低1.24个百分点。
银行间借贷利率持续下降,反映国内货币供应超过需求,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弱,资金仅在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运作,不利于实体经济及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年度货币交易量同央行的年度货币总投放相比来看,1-4月累计货币交易量为央行年度货币供应总量的17.12倍,较上年同期提高27.28%;1-4月货币交易量与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较来看,货币交易占到全社会物流总额的61.87%,较上年提高67.82%。
跨境货币结算
跨境货币结算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国际贸易和跨国金融交易状况。
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91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7%和32.15%;1-4月累计人民币结算21891亿元,同比增长0.11%;直接投资累计结算达到3882亿元,同比增长44.31%
4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816亿元、575亿元、200亿元、803亿元。
从交易的变化情况来看,4月跨境贸易结算保持平稳,2014年11月份以来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增幅大幅下滑,其中的1月、3月出现小幅下滑,同当前的对外贸易大幅下滑有密切关系,直接投资结算继续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伴随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国际交易量的大幅增长,需要加强对人民币的国际交易加强监管,防范国际资本炒作人民币对中国经济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监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七、人民币的汇率和价值及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方面,截止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7300.38亿美元,较上年末下降1129.8亿美元,降幅为2.94%%,较上年同期下降5.52%%。同期商品和服务贸易的顺差总额为962亿美元,同期资本资本项目资产外流总额达到2091.8亿美元,为上年末外汇储备总额的5.44%。下半年以来外汇储备仅有的8月出现小幅增长,其余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累计下降2631.7亿美元,降幅达到6.59%,考虑同期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4977.7亿美元,2014年下半年资本账户的净流出达到4977.7亿美元。下半年美元的过快升值,人民币继续跟随美元导致的央行外汇资产大量外流。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本项目下央行资本净流出,导致央行的被动回收大量的人民币,从而导致央行在外资产增幅大幅下滑,导致央行货币投放增速放缓,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均衡,导致国内企业的经营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
人民币价值方面
5月人民币对美元环比、同比均小幅升值,连续两个月对美元小幅升值,同期美元出现小幅贬值,考虑美元价值的变动,人民币环比出现贬值,同比升值幅度有所回落。2014年4月份以来的美元持续环比升值,推动美元的同比升值的大幅提高,同比增幅超过金融危机期间的同比增幅。人民币跟随美元价值的变化对外、对内升值明显,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严重压低国内的商品和资产的价格,也影响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服务贸易的影响尤为严重。导致3、4月我国对外贸易出现明显的名义金额大幅下降,对国内出口导向企业产生严重的打压。
5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对6.1143元人民币,对美元同比贬值0.24%,环比升值0.26%;同期美元综合指数为95.26%,同比升值19.14%,环比贬值2.38%,综合美元价值和人民币对美元价值的变化,人民币对外总体环比贬值2.12%,同比升值19.94%。美元的持续升值带来大量的国际资本回流到美元,对美元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总需求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美元升值也对美元定价的商品和资产价格产生压制,导致美国企业的资产和收入产生压制,对美国经济也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国际重要商品:纽约原油折合为438美元/吨,伦敦原油者482美元/吨,国际原油月度均价为460美元/吨,同比下降40.41%,环比上涨7.06%,扣除美元价值影响的实际价格环比上涨4.68%,同比下降21.27%,存在明显的汇率超调现象。黄金方面综合上海与伦敦现货月度均价折合人民币价格分别为全球均价为239.62元/克和236.24元/克,均值为237.93元/克,较上月下降0.05%;同比下降7.14%,黄金价格降幅低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从黄金价格的变动幅度来看,近一年来人民币存在过渡的升值,人民币的过渡升值导致国内企业经营的相对困难,更是加剧的出口企业的经营难度。
国际市场的主要货币,环比变化来看,5月美元对欧元、英镑、加元出现贬值,其中对欧元和英镑贬值明显,贬值幅度分别为3.05%和3.20%,带来美元的总体的贬值。对其货币的价值变化幅度均低于2%,其中对人民币的升值0.03%,为变化幅度最小的货币。同比来看美元对全球各主要货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值,对欧元、日元、澳元、加元升值值23.08%、18.69%、17.98%和11.92%。
国内央行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来看,月度环比对于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涨跌互现,其中对俄卢布、英镑和欧元出现明显的贬值,贬值幅度分别为5.62%、3.34%和3.15%,对新西兰元升值2.67%,升值幅度作为明显。其余货币价值变动幅度均在2%以内,总体算术平均值为1.20%,按照1季度主要货币的交易权重考虑没人民币环比对外升值0.18%,连续两个月出现总体升值,人民币4月、5月的环比升值将会推动消费品价格环比增幅下降,工业品的环比降幅扩大。月度人民币对各主要货币呈现不同程度的升值,其中对卢布、欧元、日元和澳元的升值幅度均在在15%以上,分别为31.51%、19.19%、16.29%和15.79%;总体的算术平均值为12.74%,人民币对各主要货币的大幅升值带来的中国对各主要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均呈现明显的下降。国际市场的货币价值的相对变化反应各国经济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总体的来看日本、欧洲、加、澳等主要的国家的经济状况依然相对困难。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将会抑制这些国家对全球商品的需求,导致世界经济的相对困难,中国、印度和美国的货币价值相对稳定,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八、通货膨胀压力及未来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1、通货膨胀压力的变化
一国通胀压力可以用不同时期国内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超出国内的总需求倍数来反映。这一比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水平,但是同一国家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出该国通胀压力水平的变化情况。另外年末各类货币供应总量同年度GDP的比值也决定总体价格水平和当年的通货膨胀压力水平。
从2010-2014年年末国内年度总需求与不同层次的货币投放的比较来看,M3/DG、M2/DG年度的物价水平同货币的供应优质密切的关系。
表3 央行不同层次的货币投放与国内累计总需求的比较,4月末
年度 |
M3/GD |
M2/GD |
M1/GD |
2010年 |
7.64 |
6.86 |
2.44 |
2011年 |
7.21 |
6.44 |
2.27 |
2012年 |
6.98 |
6.35 |
1.96 |
2013年 |
6.64 |
6.14 |
1.83 |
2014年 |
6.62 |
6.12 |
1.70 |
2015年 |
6.47 |
5.75 |
1.51 |
注:M3为“央行国内信贷+国外净资产”而非通常意义的M3
从不同年的GDP与不同层次的货币投放情况,M1/GDP和M0/GDP同物价指数有密切关系,这两的比值越低,国内的物价指数会比较低;M2/GDP和M3/GDP同的价格实际水平关系更为密切,鉴于这两比值始终的在提高,我们的国内实际价格水平仍在继续上涨,只是我们的上涨幅度比较低了一些。
从4月央行不同类型的货币投放与当月总需求的比较来,4月的通货膨胀压力为2010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面对当前我国严重偏高的物价的水平,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利于居民的实际需求的提升,利于我国经济状况好转。
从总体的货币投放增速及年度国内GDP的总值的预期,全年国内物价总水平仍将继续有所提高。
预计年末央行货币总投放M3/GDP年度预计处于高位,推动资本虚拟资本的价格上涨,3月的高位推动4月房价冲击历史的新高,同时证券市场的价格持续的快速上涨。M2/GDP预计保持低为稳定带来的CPI和PPI的保持低为状态。
表4 年末货币供应与年度GDP现值的比较
年度 |
M3/GDP现值 |
M2/GDP现值 |
M1/GDP现值 |
M0/GDP现值 |
2001 |
1.29 |
1.21 |
0.48 |
0.13 |
2002 |
1.67 |
1.52 |
0.59 |
0.14 |
2003 |
1.76 |
1.61 |
0.62 |
0.15 |
2004 |
1.73 |
1.57 |
0.60 |
0.13 |
2005 |
1.76 |
1.60 |
0.58 |
0.13 |
2006 |
1.80 |
1.60 |
0.58 |
0.13 |
2007 |
1.80 |
1.52 |
0.57 |
0.11 |
2008 |
1.78 |
1.51 |
0.53 |
0.11 |
2009 |
2.03 |
1.79 |
0.65 |
0.11 |
2010 |
2.03 |
1.81 |
0.66 |
0.11 |
2011 |
1.99 |
1.80 |
0.61 |
0.11 |
2012 |
2.05 |
1.88 |
0.59 |
0.11 |
2013 |
2.12 |
1.95 |
0.59 |
0.10 |
2014 |
2.15 |
1.93 |
0.55 |
0.09 |
2015 |
2.22 |
1.80 |
0.51 |
0.09 |
2、2015年物价及宏观经济走势分析预测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从4月社会总需求来看,4月总体实际需求增长10%,其中,国内实际增长9.64%,较历史同期明显的放缓,但是1-4月累计的社会总需求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同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
物价水平来看,预计5月的CPI环比出现下滑环比降幅为0.2%左右,同比涨幅降至上涨1.00%左右,累计上涨1.3%;为2009年以来的次低水平;PPI方面受到货币升值的影响,继续出现下滑,预计本月环比的-0.5%;同比下降5.1%,累计下降4.7%,工业品价格的继续回落影响国内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水平。
预计全年的CPI在2.5%左右,全年社会总需求会保持的保持15%左右增长速度,总需求达到90.亿,实际增幅为12.0%;年度GDP到达70.0万亿元,名义增幅为10%,实际增幅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