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4月中国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一)

2015-06-10 17:462270
 综合国家统计局、央行、海关及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BOABC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纵向来看,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横向比较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从有效需求的变化,当前国内经济中的一些现象确实存在严重制约实际有效需求扩张的因素。

1)当前国内收入分配无论地域方面或者不同人群之间的偏差过于严重,导致实际总需求远低于央行投放总需求,同时导致大量需求外溢,从而影响国内总需求的增长,政府要通过更多努力消除国内收入地区和人均间差距的过渡分化,特别社中央和全社二次分配远远偏离公平原则,这是不利于真实的社会总需求最大化,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全社会总体效用的最大化,这是当前必须引起高层决策高度重视的问题。

2)当前在抑制人群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特别防范一些当权者借国企改革侵吞国有资产行为,1-4月的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大幅下滑显示当前一些人在为侵吞国家和社会财富做准备,监管者和改革的设计者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由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存在问题,加快竞争性国有企业的退出。

3)对外经济方面,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更要注意国内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国内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实现中国居民福利的水平的不断提升,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

4)汇率方面,从贸易、国内外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比较来看,从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黄金的现货价格变化来看,当前人民币存在过度升值问题,导致我国经济的相对困难。央行放开人民币的浮动区间,通过汇率变动阻隔国际经济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


一、物价方面

4月统计局公布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度累计1.3%,环比为季节性的回落。预计5CPI同比上涨1.00%、环比下降0.2%、累计为1.3%

鉴于当前的物价总体偏高,2015年全年物价指数应当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提升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推动居民实际消费增长,达到提升居民实际福利水平效果;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取信百姓信任的关键工作,建议2015CPI继续控制在2.5%左右涨幅水平。

4月统计局公布PPI同比继续下降,月同比降幅为4.6%,累计下降4.6%;月度环比下降0.3%,预计5月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1%,累计下降4.7%

房地产方面,4月全国土地购置均价为3159/平米,同比上涨2.75%,环比下降4.77%1-4月累计均价2873/平米,较上年同期增长5.48%,土地价格同比上涨对房地产方面及整个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是央行货币总投放的过快增长带着资产价值上涨的主要体现。

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方面,4月商品房月度均价7030/平米,同比上涨5.89%,环比上涨10.25%,重新回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4月累计均价为6723/吨,同比上涨1.76%,土地价格上涨占去建材价格回落的部分,推定房屋销售价格的上涨。

证券市场,5月上涨指数月度均值4468点,同比上涨120.12%,环比上涨6.27%,低于上月的20.68%的环比涨幅。交易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82倍。证券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大幅上涨,同时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继续冲击历史高位,显示当前国内货币投放推动国内经济的金融深化的方向发展。金融市场必须服务实体经济,但是过渡金融扩张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2015年央行继续将国内的物价和房价平稳作为重要的目标,将国内物价上线控制3%,全年总体控制的2.5%左右;同时允可房地价格出现小幅下降,总体降幅不超过5%,个别房价过渡上涨的地方降幅可以达到15%,从而提升居民实际购买力,挤压现阶段房价泡沫。

当前证券市场的中估价偏离企业的收益,总体股指偏离总体经济的发展的态势,成为续房地产行业新的泡沫的泛起,国内收入的严重不均衡是导致股指偏离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总需求分析

综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方面国内总需求来看,4月社会总需求为66948,同比上涨12.34%,扣除价格因素的总需求增长为10.84%,月度同比涨幅低于上年水平,为2010年以来的同期的最低水平。其中,国内总需求64855亿元,同比增长10.94%,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为9.64%,为相对较低的状态水平,净出口对社会总需求增长起到作用。

一季度GDP达到14.07亿元,名义增幅为9.71%,全社会总需求1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56%1-4月累计总需求22.28万亿,同比增长16.62万亿左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的增幅为15.32%;实际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按照这一增长全年国内总需求为91.9万亿元,预计全年的总需求在90万亿以上,年度GDP现值可望达到70万亿左右,名义增幅10%左右,不变价格增幅7.0%以上的水平。


1 中国总需求现值及增长率,20154

单位:亿元/%

 

年度

月度总需求

实际增幅

国内总需求

实际同比

累计总需求

实际增长

累计国内总需求

实际增幅

2010

28,575

17.36

28,460

21.98

95,735

15.60

94,627

22.40

2011

37,646

26.25

36,900

24.56

117,618

17.66

119,287

20.96

2012

44,490

14.78

43,330

13.72

140,028

15.35

140,514

14.09

2013

51,961

14.39

50,827

14.90

168,237

17.75

164,370

14.58

2014

59,593

12.89

58,457

12.81

191,009

11.34

188,860

12.70

2015

66,948

10.84

64,855

9.64

222,760

15.32

213,081

11.52


1
、消费方面

消费方面,2015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1-4月累计消费总额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消费增长低于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月度增长8.37%,累计实际增速8.98%,消费增长速度为相对较低的水平,投资增速回落也抑制消费增长速度。

从消费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来看,4月社会消费比重为33.4%,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按照经营单位所在地来看,4月农村地区消费为3039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地区消费仅占全国商品消费总量的13.57%1-4月消费总额为13046亿元,同比增长11.5%;按历史数据月度同比增长15.1%,累计同比增长16.81%。城镇地区月消费为19348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消费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按照历史数据月度同比增长13.4%,累计同比增长13.4%。消费占比来看,农村地区月度消费占到总消费13.57%,累计占到总消费的14.01%,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农村地区增长快于城镇地区的增速利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从消费形式来看,4月餐饮消费2327亿元,同比增长11.7%;累计餐饮消费总额9785亿元,同比增长11.4%,按照历史数据同比增长15.4%;餐饮消费月度占比为10.39%,累计占比10.51%;较上年分别提升0.20.1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占社会总消费比重的提升,说明居民的在外消费增长加快,面对餐饮业较快增长,我们必须重新注意防范公款消费的重新抬头。商品零售消费20060亿元,同比增长9.8%。商品零售实际保持较快增长相对较慢,抑制国内总需要求的增长。



综合1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上年末常住人折算,农村家庭消费支出15027亿元,城市家庭消费总支出41459亿元,社会集团总支出1422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49%11.32%10.62%;分别占到全社总消费21.25%58.63%20.12%



重点企业来看,4月统计局限额以上企业消费总额10564亿元,同比增长6.7%,按照历史数据同比增幅为5.5%,限额以上企业商品消费占到当月全社会消费总额的47.19%,较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消费总额625亿元,同比增长7.2%;占当月全部餐饮消费的26.86%,比重较上年同月下降2.5个百分点。

从商务部对重点企业监测来看,4月核心商业企业零售额增幅为4.5%,增幅低于全社会商品零售和全部规模企业增幅,大型企业的销售额增速下降,低于全社的消费增速,反映当前经济结构的转型。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社会电子商务营业总额为10435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商品零售总额86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3%,网上服务销售17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9%;网络商品零售总额占到全社会商品零售中的9.33%,网络销售的快速增长,对大型商业企业销售产生明显的冲击,到来大型商业零售销售增长的放缓,网络销售成本的下降也降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数据显示,4月重点企业网上销售额增幅为40.4%,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对传统式商业产生的明显压力;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店、专业店销售增速,分别增长12.%6.5%3.0%2.2%,各类传统消费流通渠道增幅明显低于电子商务消费增长速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传统销售渠道的销售增幅回落,要求各类企业的尽快启动企业的电子商务计划,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专业店要充分发挥集团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在做好传统的销售推广工作,更要发挥对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的优势,通过网络电商与实体店相结合,实现集团总体市场控制力,推动专业店所代理集团市场覆盖区的更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集团总体竞争实力的增长。




2
、投资方面

月度投资情况来看,4月全国城镇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9.58%,较上年同期增幅下降7.06个百分点,为5年来最低增幅;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投资增幅为14.2%,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实际投资增幅为历年较低增长速度,实际投资增速下降对社会总需求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4月投资占社会总需求比重63.4%,比上年同期提高回落1.6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总额为4350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12%,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的到位增幅为历史的低位水平;投资资金的到位率为102.44%,较上年同期下降4.35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的最低资金到位率。2014年我国GDP的投资乘数仅为1.24倍,为历史新低,投资乘数持续下降带来投资增幅的下降。

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消费增幅放缓,带来投资资金的来源回落,持续跟踪投资资金的来源情况,防范投资和消费的双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高度关注。

分产业来看,4月第一产业投资1159亿元,同比增长18.75%;按历史数据,同比增长18.75%,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73%,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较去年同期所占比重有一定发幅度增长。第二产业投资17815亿元,同比增长7.69%,较上年同期下降7.69个百分点;当月第二产业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41.95%;较上年同期下降0.7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14781亿元,同比增长8.93%;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4.80%。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及所占比重的回落,利于控制一些产能过剩行低水平的重复投资;但是制造业投资增幅的下降会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考虑工业企业8-12年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对企业的技术升级可能有不利影响,需要引起的我们的关注,防范制造业投资持续下滑可能对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不利影响。第三产业月度投资23493亿元,同比增长10.62%,同比增幅较上年同期增幅下降7.99个百分点;当月投资占到国内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5.32%,较上年同比所占的比重提升0.52个百分点,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持续提升。



从三次产业的投资增速的比较来看,4月各产业投资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农业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2-3产业的月度投资增幅均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从投资增长,周期来看,投资增速将会在近期呈现谷底,伴随互联网在各产业的中的应用带来的流通、管理的便利化,全社会的竞争出现升级,市场信息的透明化、生产经营性的市场化,带来的新一轮投资的升值,推动未来投资增长的反弹,但是过去的超过20-30的投资增幅将难以寻求。

新常态的下的投资增速是中等的投资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增长,将会有效减少过去的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来看,二产业的所占比重呈现一定幅度下降态势,体现我国的产业升级,农业在我国经济的基础地位,均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是二三产业的发展的基础,增加农业产业投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房地产行业

4月房地产行业月度投资总额7018亿元,月度投资同比增长0.50%,投资增幅较上年下降14.97%,当月房地产投资比重占国内月度投资比重总额的16.53%,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49个百分点。中央反腐,金融部门对房地产信贷趋于理性,国内通货膨胀的趋缓,房地产投资趋于理性化,带来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和所占比重的均为最近5年的低位水平。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挤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未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农业可以为二三产业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者资料,同时为全社会居民提供充裕的农产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将会得到有效推进,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

未来1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对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事关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政府及金融系统对房地产的行业支持必须理性的,防范房地产行业继续受腐败等非理性因素的控制,形成危害总体经济健康的发展的倾向。

生产和供应。4月,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为1418万平米,同比下降33.74%201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处于历史的低位水平。20149月以来美元的强力升值,不少资金为追求投资资金的收益由国内房地产转向美元资产的投资,从而抑制了国内土地和房地产的投资。土地成交价款448亿元,同比下降增长31.91%。购置土地成本3159/平米,同比增长2.75%,环比下降4.77%

面对当前全球宏观经济背景下,土地价格较上年同期依然呈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在继续对房地产进行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使得我们的经济总体缺乏弹性,影响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有效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形成和发展是抑制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投机的重要措施,央行通过维护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确保经济的稳定对于社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4月末,年度房屋施工总面积为59.96亿平米,同比增长6.2%,当月新增施工面15562万平米,同比下降17.3%;施工面积增幅的回落和当月新增施工面积的下滑利于挤压行业过渡泡沫,同时也减少了建筑行业农民工用工需求,抑制了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地区需求能力增长。依据当月投资总额和房屋施工面积测算截止月的累计单位面积房屋建造投入成本平均394.76/平米,同比下降0.12%,月度投资成本4510/平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4.64%

截止4月末,累计竣工面积为2.12亿平米,同比下降10.5%,其中,商品住宅累计竣工商品房面积为1.55亿平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3.2%,商品住宅面积占到全部房屋竣工面积的73.21%,比重较上年下降2.30个百分点。当月竣工面积为4216万平米,处于历史的低位水平,同比下降18.37%,连续两年的年初竣工面的下滑,利于挤压地产中的过渡的泡沫因素。

但是,地产企业故意拖延竣工时间对购房者的利益产生的明显侵害,消费者应该积极维护应有权益;主管部门应该要求地产商按期完成工程,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业地产所占的比重的明显提升,更多地产企业有住宅市场转向商业地产,商品住宅为历史同期低位水平。

销售方面:4月全国商品房新房销售面积为8131万平方米,同比上涨7.02%,结束了持续15个月的同比下降,环比出现季节性的销售下滑。鉴于中国的房价过高,当前多部位联合出台刺激房产消费影响不会明显,房地产回归市场化使历史的必然,房地产价格真正实现逐步的回落,消除其中的泡沫是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销售额来看,4月销售金额为5716亿元,同比上涨13.3%。销售金额涨幅明显高于销售面积的增速,新房销售价格持续明显的上涨,新房销售价格7030/平米,同比上涨5.89%,环比上涨10.25%,新房销售价格明显上涨。当前的房价的再度大幅上涨只能加剧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和泡沫,房地产继续应给在顺势推出优惠措施,促进房屋销售。

从行业的盈利状况来看:综合建造成本、土地价格和房屋的销售价格,单位产品的利润依然明显,单位产品的毛利率依然在51.40%,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年末央行加大的资金的投放,房地行业得到输血,再度推高房价。从行业投资、销售收入、截至4月末上的投资超出行业销售总额5930亿元,房地产行业继续成为社会资金的吸纳者,大量资金被房地产行业所在区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

从待售商品方面及房屋均价,月末行业的存货总额达到46173亿元,较上年年度新增商品房屋总价值为7388亿元,考虑年度投入与销售收入的差额,行业的累计的年度利润率为6.16%,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水平,考虑行业的大量存货存在的跌价风险,可能导致行业的亏损的呈现。

面对行业的风险不断的扩大,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控制,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大销售的推进力度。

新房待售面积方面:统计局公布新房待售面积却持续攀升,4月末全国新房待售面积达到65681万平米,同比增长24.7%,新房待售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按照当月的销售进度,全国新房可供销售8.08个月,库存和销售比同比提高16.57%。其中,商品住宅方面待售面积为43146万平米,同比提升23.7%;新房的库存销售比为8.89个月,同比增长6.63%

待售房源可销售月数持续的同比持续提高,会对房价产生进一步压制作用,但是考虑近期央行增加的货币投放,推高资产的价格,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为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对总体经济的不利冲击,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控和调控,让房价保持平稳或者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从而压低居民对房屋的投资需求,让房屋回归居住功能的基本属性。国内物价的平稳,央行的理性的货币投放受保障物价房价平稳回落的关键之所在。

从房地产行业资金的供应情况来看,截至4月末,行业资金的来源总量达到36279亿元,同比下降4.8%,行业投资资金的到位率达153%,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当月资金来源7341亿元,月度资金到位105%,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尽管房地产行业资金到位率出现下降,但是依然远远高于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率。房地产资金来源来看,自筹、定金与预付、银行现代、按揭贷款分别占比为39.65%23.32%20.23%11.93%,合计比重达到95.14%;外资0.3%;其他方面资金供应来源为4.56%



关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2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6.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外商投资为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2% 1-4月累计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0%,外商投资增幅接近全部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幅。从外商投资中国的情况来看,外资企业并没有大量撤离中国,外资工厂的关闭只是全球的资源再配置。

外商投资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高速增长。4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5.50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25亿美元、农业投资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3%18%。外商投资不同行业的投资增幅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方向。

对外投资方面,对外投资总额91.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89亿元,同比增长58.5%,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基本均衡

从央行的统计来看,4月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03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200亿元、803亿元。商务统计的数据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金额按照当月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分别为563亿元和589亿元,对外投资的央行和商务部统计存在一定差异。

央行统计实际投资和商务部的登记金额的差距需要引起监管的注意,加强和完善跨国投资监管,防止部分资金的投资为名,行投机人民币升值之实;或者以国际投资者的名义寻求国家的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获得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从而导致市场优势,导致市场主体间的不公平竞争,从而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更要防范国际投资为名的国家资产的外海转移。




3
、对外贸易

商品贸易方面,4月进出口商品总额3185.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8%;扣除美元价值变化影响,进出口总额增长11.00%;按照当月平均汇率折算为19526亿元,同比下降11.5%。同国内总需求的持续较快上涨比较,使得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对外依存度的下降降低我国经济总体活力,不利于总体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面对当前国内大部分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出口下降更是加剧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状况,带来国内经济增长资源的巨大浪费。

4月当月进出口总额为全国总需求的29.2%3月为26.7%,为近20年来我国最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其中,出口为1763.3亿美元,同比下降6.48%;进口1422.0亿美元,同比下降16.40%,扣除美元价值变化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5.706.09%。贸易顺差为341.4亿美元。按当月汇率折合人民币为2092.5亿元,顺差占当月社会总需求的3.13%。受到人民币对主要出口货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鲜花的影响导致进出口总额的下降。美元过快升值对着亿美元结算的国际经济产生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进出口货物总量来看,4月进出口货物总量3.54亿吨,同比增长3.18%;其中,进口货物量2.07亿吨,同比下降0.77%;出口1.48亿吨,同比增长9.24%2014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商品总量持续增加,利于国内生产和就业的发展。

1-4月累计进出口商品总量12.23亿吨,同比下降1.86%,其中进口下降6.11%,出口增长5.90%,进口商品的数量下降,出口商品的增长,同我国商品贸易的持续顺差相一致。监管运输工具数量增幅同比小幅下降2.28%,同商品的进出口总量的增长有一定偏差,因此,需要认真核实商品进出口总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情况,确保中央经济决策的有效合理。

进出口货物同国内商品运输总量相比,4月进出口商品总量占到全国商品运输总量的9.43%,但是进出口总额占到全社总需求29.2%;需要我们认真核实实际的贸易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国内沿海贸易商品量占到74%。边境口岸贸易总量911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3%,边境贸易出现较快增长。

从主要商品进出口来看,原油进口3029万吨,同比增长8.64%,进口金额121.3亿美元,同比下降43.88%,进口均价401美元/吨,较上年下降48.35%;进口总额占到进口总额的8.53%;原油及各类石油制品进口总量3670万吨,同比增长7%,总金额150.83亿美元,同比下降42.27%,占到进口总额的10.61%,原油及其制品的进口额的下降减少抑制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其次,农产品的进口总额的102.3亿美元,占到我国进口总额的7.20%2015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在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保持高位水平;矿产品的进口总额75.54亿美元,为进口总额的5.4%。大宗原料的进口额的明显下降带来的我国进口贸易的顺差的较快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成本的下降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值得关注的,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在我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要求我们必须设法提高国内农业生产力水平,防范未来全球农产品短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服务贸易方面,依据外管局服务贸易的统计,4月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年度累计出口728亿美元;月度进口358亿美元,累计进口1345亿美元,贸易逆差月度为173亿美元,逆差累计617亿美元。逆差月度同比增长95%,累计逆差增长48%较上年增长59%;其中旅游、运输和知识产权三项月度逆差216亿美元,发展服务贸易对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重要意义。

综合商品和服务的经常项目顺差4168亿美元,1-4月累计总额962亿美元。商品贸易产生的顺差被服务贸易逆差所抵消,大幅消减的对外贸易带来实际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需要补充的短板,沿海自贸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从贸易的地区分布来看,1-4月欧盟、美国、东盟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占到贸易总额的14.55%14.04%11.94%;较上年分别增长0.36个百分点、1.35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主要具体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来看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增幅较大超过5%。其余大部分国家的贸易总额出现下降或者增幅较小,俄罗斯、南非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额下降幅度的均超过20%,其中俄罗斯、南非下降超过30%,分别为32.98%30.93%;另外,香港、日本的贸易额降幅超过10%

进口金额大幅下滑主要受到进口商品相对的市场化,美元的大幅升值导致这些商品的美元计价金额大幅下降。更重要人民币更随美元的大幅升值也导致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下滑,从而带来进口的不敢进口,美元的升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值得高度关注。




从上图可以综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社总需求贡献发展趋势:

1、消费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的仍在持续的下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的核心问题。造成需求增长缓慢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的地区市场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有偏低而无法启动。2015年国家普遍提高城镇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发放水平200-300以上,但是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仅仅提高15元,这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起到启动农村地区的消费,相反进一步在制度和国家二次分配的层面认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显然有失基本公平原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启动。

2、近期净出口对总需求的贡献明显增加,在政府不断的改革措施,推行贸易的便利化措施,使得贸易净出口的对社会总需求的贡献出现明显的回升,利于2015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值得关注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幅放缓,使得进出口总额占到国内的需求的比重不断的下降,不利于我国经济总体活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产能相对过剩的重要需求端因素之一,加快自由贸易区谈判,加快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便利我国国际商品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化解当前产能过剩的关键措施,应该作为2015年工作重点,成为长久的工作重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全球主要的国家的商品贸易中,8月份以来的美元持续大幅升值时滞效应已经开始呈现,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将会显然相对困难的境地,防范美元升值给全球贸易和金融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服务贸易方面,是从近期的跟踪数据来看,服务贸易大量的逆差,不断抵消商品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的一般贸易国民总净收入的贡献大幅缩小,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带国内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航运、国际技术转让生产服务型的服务贸易,消费服务型的国际旅游,旅游业的发展是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后的重要的消费支出,伴随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旅游成为居民的重要的消费支出项目,人民币的对外的汇率变化,对国际旅游的支持有明显的影响,近年来人民币的对外持续升值,使得国际旅游变得相对便宜,带来旅游贸易逆差的大幅增长。

3、投资占到社会总需求的比重仍然呈现提升的态势,国际不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经济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启动,我国经济社会投资不断加剧国内产能过剩程度,大幅压低企业经营利润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要素价格提升、新增劳动者总量下降和劳动者再生产成本的提升将会严重程度制约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能力,抑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和产品的总需求的增长,也将大幅度压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持续增长的投资需求很难得到维持,目前一些产业的开始转向国际投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要素密集型产业出现明显的向海外转移,将会抑制我国持续的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增长的模式。

4、问题解决方式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金的转移支付,提高当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退休金的水平,从而迅速启动的6.3亿人的农村市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且有效实现农业产业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新增投资必须以大幅提升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产品与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为目标。同时放开、放活第三产业,让第三产业更好的为服务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和居民的生活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提升居民的各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三、关于国内产出和行业利润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4月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为5.9%;较3月的5.6%有所提升;扣除工业品价格下降因素的影响,4月规模以上企业月度实际产出增长10.5%1-4月累计增加值增幅为10.8%

从电力的生产来来看,4月全国发电量4450亿度,同比增长1.00%;(按历史数据月度同比增长4.71%。)考虑1季度万元GDP电力消耗下降6.1%水平,4月国内产出增长速度在10.8%1-4月产值增长速度为9.4%

从货运量来看,20154月货运量37.65亿吨,同比增长3%,累计货运量132.08亿吨,同比增长4.1%;按历史数据,月度货运量增幅为-1.67%,累计月度下降8.15,降幅明显的缩小(注:20145月起交通部调整统计方案,新方案缩小统计口径使得运输量和周转量有所下降,历史数据的参考的价值存在一定的问题)同口径月度增幅较3月开始出现回升,反映我国经济明显好转。另外,货运量增速的回落反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从不同的运输方式来看,4月铁路货物运输量继续下降,月度货运量2.7亿吨,同比下降9.9%;累计货运量11.43亿吨,同比下降9.5%;铁路货运量的占比降到的7.26%。继续冲击铁路货运占比的新的历史地位水平。

铁路部门运输量持续下降反映铁路部门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下降,铁路部门的管理需要改善;铁路部门货物运输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第二产产出受到结构转型,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带来的大宗物资交易增长放缓;更重要面垄断行业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味提高运费弥补货运量下降带来的运输下降,导致铁路部门的产业竞争优势不断伤势,近期铁路货运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能进一步下降,铁路部门的管理需要改善,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月全国公路货年度货运量30.02亿吨,同比增长5.3%;累计运输量101.99亿吨,同比增长6.1%。公路运量占到全部运量的79.73%。水运年度运量4.89亿吨,同比下降2.5%;占到货运总量的12.99%;累计货运量18.64亿吨,同比增长3%

分区域来看,4月沿海主要港口年度货物吞吐量6.55亿吨,同比下降2.8%,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导致企业的货运量下降;沿海港口的吞吐占到国内货物运输总量的17.38%。其中,外贸商品的吞吐量2.64亿吨,同比下降4.5%,沿海外贸品年度全国商品运输总量的7.01%,占到全国出口外贸商品总量的74.32%

从货物的周转量来看,20154月全国货物周转量1.51万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2%1-4月累计货物周转量5.60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3%;按历史数据,4月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25%,累计周转量下降3.32%,货运周转量的下降显示一、二产业增长的放缓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4月铁路货物周转量的1960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0.1%;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部货运周转量的13.00%,较上年下降1.64个百分点;1-4月累计货运周转量8150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0.4%。铁路货物运输的量和周转量的降幅扩大反映铁路部门在商品运输的方面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改善铁路部门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更好的让铁路部门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铁路部门从优化终端服务的网点布局和提升服务意识对于铁路服务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公路货运年度周转量54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占到月度周转量的36.39%;水路的货物周转量761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4.8%;占到全部货运周转的50.50%。港口强大货物吞吐量和周转能力对经济的增长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港口建设对国内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也为沿海地级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近期国家的在沿海主要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建立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果运行良好,会对自贸试验区辐射区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拉动作用。

为推动总体经济的好转,提升总体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国家整体产业布局来看,外向性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尽可能的在沿海港口加工区进行布局,同时鼓励内地的劳动力流向沿海出口加工区,实现临港出口加工区的产业集聚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区的全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内地产业布局要靠近原材料供应产区或者消费中心,从而减少产品的流通成本,从切实有效降低流通费用占到我国GDP的份额。

货物运输里程来看,4月全国商品平均运输里程为400公里,较上年提升2.96%;分类型来看,铁路运输距离717公里,较上年下降0.15%;水路运输1557公里,较上年下降3.10%;公路运输距离183公里,较上年下降0.40%;民航运输距离3248公里,较上年增长4.23%

从全国旅客运输量来看,4月客运总量17.92亿人,同比增长0.72%,累计客运量74.50亿人,同比增长1.10%;其中,铁路旅客运输量客运2.1亿人,同比增长9%,占到全国客运总量的11.72%。公路客运15.2亿人,同比下降0.4%,占到全国客运总量的84.96%,水路和民航所占比重均不足2%。铁路对客运的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为明显,但是占比依然较低。

客运周转量来看,4月全国客运周转量为251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3%;累计周转量1.05万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5%。其中,铁路客运周转量为96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1%,占到全国客运周转总量的38.26%;公路客运周转量119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4%,占到全国客运周转量的38.39%;民航客运周转总量580.01亿人公里,较上年增长15.9%,为各类出行消费增长最快的出行方式,占到客运周转总量的23.10%;水路客运周转量不足1%。从客运里程来看,全国平均客运里程140公里,水路为27公里、公路63公里、铁路455公里,民航1621公里。

从物流产业的市场价值来看,20151-4月全国物流总额达到66.2万亿元,现价增幅为3.12%,不变价格增幅为5.5%;其中工业物流61.6万亿元。月度物流总额为16.80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4月社会物流总额为全社会总需求的2.51倍,较上年下降8.81%;累计物流总额为社会总需求的2.97倍;同比下降11.58%。物流总额与社会总需求的比值的下降,反应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设法降低的流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为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的重要措施。一季度物流总额/GDP现值的比值为3.51,同比下降5.8%,就物流行业本人来看,百元物流总额的成本也降到了4.83元较上年持平。

规模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来看,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341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明显缩小;其中,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4.7%,为各类企业利润降幅最为明显的一类,带动全社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的较大幅度下降、集体企业同下降1.5%,股份制企业的同比下降3.4%、外资企业增长6.4%、私营企业利润增长6.1%。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集体的利润的下滑,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没有及时调整,带来企业的经营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相反外资和适应带来总体的利润下滑。货币的升值,物价的回落,压低企业的利润。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总体利润率为5.27%,较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为2009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利润率水平。国有企业主营业的同比下降7.1%,销售收入降幅不断扩大,为唯一一类的出现销售收入出现下降一类企业。当前的国有企业的改革,部分管理者为实现更多利于寻租,对当前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下降负有重要责任。

4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月度营业收入为87155亿元,同比增0.34%,利润总额4798亿元,月度利润率5.51%,较1-2月出现反弹,低于3月的月度利润率水平。

考虑价格下降的因素影响,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际产出的增长5.46%4月产出增长率为4.94%,工业企业增长率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受到宏观经济的因素的影响,利润率水平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4月末规模企业应收账款103425亿元,同比增长8.6%;库存额37160.5亿元,同比增长7.0%;应收账款为月度营业收入的118.67%,月末产成品库存为月度营业的42.64%,月末库存和应收账款之和达到161.31%,流动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1.9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的应收率大幅提升,面对工业品价格的回落,企业应收率大幅提升会导致企业的呆坏账大幅增长,同时存货大幅增长增长也将会带来的企业账面资产的下降,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的持续提升,面对总体环境的恶化,企业的需要更加重视诚信经营,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行。企业商品库存天数为15.4天,企业商品库存天数较上年同期出现增长,但是较年初明显的回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