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将开辟高铁新战线 投资重点发生三大转变

2015-01-08 10:021990
 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收尾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铁路局获悉,在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及路内外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铁路局近日编制完成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并提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到2015年底,原先规划建设的高铁干线基本都将完工运营,未来如何开辟新的高铁战线,储备新的铁路项目,以及在新形势下加快铁路运价改革、运输组织改革、融资体制改革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题中应有之意。 
 
  “不过,社会大众和市场关心的是,‘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会不会继续保持近几年来的高位态势,我个人认为,铁路投资在‘十三五’期间会有所降低,但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应该会在比高位期间稍低的水平上继续投资建设。”董焰表示。 
 
  北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也认为,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现实,未来GDP的增速会逐步降低,为了兜底,政府会时不时出台一些刺激政策,其中包括保障房、水利、交通、环保、民生等,而铁路作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肯定会优先得到安排。另外,未来几年也是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的几年,而铁路作为连接城乡和相邻城市的主要交通,也会得到发展,而且在全国高铁干线网基本建成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建设毛细血管网,也就是城际铁路,这块将是未来的建设重点之一。 
 
  此次国家铁路局提交交通运输部和发改委的只是铁路“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最基本思路获得认可之后,后续将进行集体的规划编制。 
 
  国家铁路局称,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以突出问题导向、突出行业特色、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综合交通为原则,此次基本思路是从发展基础、形势要求、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编制形成的。2015年国家铁路局一方面将继续组织做好铁路“十三五”铁路筹资能力、路网规划等18项课题研究工作,同时认真梳理“十三五”铁路网规模和项目,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做好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衔接,及时启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编制研究工作。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这两年铁路项目应该不愁没有,2014年10月初至今,发改委已经批复了总投资量在1万亿以上的铁路项目,而2015年还有一批已经上报给发改委的铁路项目或将继续获得批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副总工王梦恕表示,未来铁总投资的重点将从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转向边疆,从重大干线转向中短途城际铁路。 
 
  “另外,也不能忘了中国铁路走出去这条主线,未来铁路可能是两线作战,一方面,国内的项目要做,另一方面,国外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现在中铁、中铁建、南北车合并后的中车,这些企业都已经逐步就将视野转向国外,未来铁路投资的盘子,国外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大。”王梦恕表示。 
 
 
 
  广西社保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已经连续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退休人员年年在增加,社保支出每年也在增加,“地方也处在尴尬的境地,费率不能降、也不敢降。” 
 
  [ 探讨 ] 
 
  想要降低社保费率 
 
  钱从哪里来? 
 
  受访专家表示,社保缴费基数连年上涨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部分人没有缴费或缴费积累不足,但仍可享受社保待遇,使得我国社保基金给付增长大于缴费增长。目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主要是协议存款、购买国债等稳妥的渠道,其他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收支矛盾持续扩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其关键是钱从哪里来。 
 
  ——加大财政补贴加强资金管理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我国社保实行的“随收即付”制,是指当期所收保险费用于当期的给付,如果当期给退休人员支付多而收入少,就难以保证收支平衡。 
 
  有关专家指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理应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提高国企分红、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还清旧账;更要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争取“让钱生钱”。数据显示,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12%,远低于西方国家30%至50%的比例。 
 
  ——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并轨 
 
  养老保险缴费在“五险”中占比最高,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和8%。我国日前已决定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张车伟认为,这将有利于当期收支平衡。 
 
  统计显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如何解决养老金替代率均衡问题,将是“并轨”是否能够稳步推进的关键。 
 
  ——提高劳动者缴费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当前“弃保”现象仍有不少,一些劳动者对社保的未来缺乏足够信心,认为与其“白交钱”,还不如拿现钱实惠。 
 
  当前各级反映较多的社保支付比例过重,集中体现在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削弱;劳动者认为现有缴费水平高、待遇保障低,缴社保“不划算”。因此,如何在降低社保缴费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收益,是提高劳动者缴费积极性的关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