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提出了2015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等五大任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松绑市场、推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来年中国勾勒出经济蓝图,传递出“十二五”收官之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经济观察网发表评论称,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几年之后回头来看,或许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引擎更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次会议。
分析人士认为,“新常态”正式入列中国经济的大政方针,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指标将发生显着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构也将出现内生性调整,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引擎也将换代升级。简单的说,中国经济的增速在逐渐减缓的同时,将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经济增速目标的拟定首先运用了“新常态”的逻辑。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今日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拟定的明年GDP增速目标较今年有所下调,但也在市场的普遍预期范围内。
新常态九大特征阐明
昨日落幕的会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新常态”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常态”正式成为党中央的共识,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逻辑。
在阐述具体的“新常态”时,会议选取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9个方面的新变化进行阐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指出,用“新常态”统领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有它新的含义。“从原来的旧模式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稳态增长的轨迹转变的过程,可能比较艰巨、比较漫长。因此看到GDP下滑,各种参数出现变异,结构出现调整,政策调整幅度比较大,不要见怪为怪,因为这在未来都会是长期出现的。”
早在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提出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市场和经济界人士对新常态多有讨论,但未有清晰权威的说法。
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指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中央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提出新常态。
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是对APEC会议上习总书记关于增速、结构和动力的阐述的进一步的深化和系统化,是决策层对新常态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解读,揭示了经济减速、结构转变和动力转换的根本原因,揭示了战略机遇期具体内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经济增速目标的拟定首先运用了“新常态”的逻辑。据《第一财经日报》今日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拟定的明年GDP增速目标较今年有所下调,但也在市场的普遍预期范围内。多位专家表示,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正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判断的。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城镇就业持续增加,消费价格总体稳定,货币信贷增势平稳,官方认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但也承认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本次中央经济会议也对中国正在面对的挑战有着清晰的阐述。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稳增长是明年第一要务
在“新常态”共识上,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包括: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官方智囊人士称,几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思路,而这些的构成和顺序又体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次重点安排。
在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年的首要经济任务无疑预示着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速为7.3%,这一数据也一度使得外界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增速目标,产生疑虑。
而随着四季度大量基建设施项目的批复,以及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的出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2014年增速7.5%左右的目标虽能实现,但2015年依然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单列为主要任务之一,表明了中央对改革增长的重视和迫切。
会议提出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这意味着明年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更加依赖市场作用,创新要落实,政策要放宽。
具体来看,会议提出了“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些都明确了未来政策实施方向中的重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强调了稳增长和调结构需要平衡,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增长速度,那么调结构也会受到影响,这是本次会议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
在他看来,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财政政策要一马当先,在引导投资的同时支持消费。当前,中国财政状况,尤其是中央财政状况,无论与美欧还是日本相比都比较好,财政赤字占GDP仅2%。在经济下行压力大、货币政策不宜大规模刺激和宽松的时候,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产生的副作用相对更小。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是新的提法,怎么叫有力度,除了减税之外,更需要增支,预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赤字规模都将扩大,预计赤字率将提升到2.5%甚至更高。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员谢亚轩则表示,财政政策“要有力度”将体现在2015年赤字目标的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和节奏的加快等多个方面。基建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码,提高其对冲地产投资下行的能力。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大部分时间表现得比较稳健,这大概也是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影响。日前,2015年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经提前两个月开始下达,这似乎已经预示了明年财政政策更有力度的姿态。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货币政策基调的论述可谓“有旧有新”。不变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被再次强调,但外界更加关注此次出现的新表述——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如何理解“松紧适度”?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基调将更为积极,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
也因此,不少分析师认为,明年央行实施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码。
“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偏低为货币政策操作赢得更大空间,松紧适度意味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货币宽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2015年将有1次对称降息和3至4次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招商证券研报称。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同样表示,明年货币政策预计会更加宽松,降息、降准或能实施。申银万国的研报甚至认为未来一年会最多出现3次降息和6次降准。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还指出,会议多次提及风险防控。会议认为“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新常态”中持续“化解高杠杆和泡沫”,这意味着明年的货币政策还带有去杠杆的任务。如何理解“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主要还是在货币的数量工具上,因为2015年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抬升,外汇占款若减少影响基础货币的供应,故降准的几率较大,会有多次降准。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加大不仅限于降息、降准,正如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期在公开场合所表述的那样,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并不意味着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不使用,央行会有多种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选择。所以,业内普遍认为,继今年央行创新型地使用PSL、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后,明年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仍会继续使用
九大重点领域加快改革 三大战略优化区域格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从本次会议透露的信号来看,明年的改革力度值得期待。
梳理会议内容可以发现,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国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都有所提及。其中,特别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奔着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改革步伐的部署上,会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从具体要求看,改革思路更加务实,推进的力度会比往年更大,并甘愿承受改革风险,而不是仅仅制定大框架。
本次会议还有一个新提法“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这意味着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也将积极推进,通过打破利益格局来化解地方债、低效投资等风险。
对于国企改革,会议提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会更加务实,贴近实际,目的是要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而非单纯为了加强监管和控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认为,2015年是前期改革政策措施落地和剩余领域部署的关键之年,顶层设计助力国企改革付诸实施,自贸区推广打开对外开放空间,农地流转、财产权抵押、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扩大,资源品价格改革步伐加快。
资本市场的改革也令人期待。
根据部署,证监会将在明年1月公布新股注册制改革方案,同时,改革创业板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推动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改进新三板的交易规则,确立转板机制,制定股权众筹监管规则,大力培育私募市场等都出现在2015年资本市场的改革方案中。
此外,根据会议公报看,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地位突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从“一带一路”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中国高层的区域发展战略明年将全面落实铺开。
“从会议内容看,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地位突显,是大浪淘沙之后的重中之重,层级远高于其他区域规划。”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申银万国的分析报告指出,以改革开放来推动调结构将是一个现实思路,预计以“一带一路” 为代表的走出去战略将成为转型的重点。(腾讯财经综合)
以下为自2005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2014年
召开时间:12月9日-11日
政策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2014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年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放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等九大领域改革。
2015年经济目标:待定
2013年
召开时间:12月10日-13日
政策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2014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
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经济目标:GDP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2012年
召开时间:12月15日-16日
政策基调: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政策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作用。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降低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成本,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2013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际:GDP增长7.7%;CPI增长2.6%
2011年
召开时间:12月12日-14日
政策基调: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2012年经济目标:GDP增长7.5%;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实际:GDP增长7.7%;CPI增长2.6%
2010年
召开时间:12月10日-12日
政策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2011-2015年)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2011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
实际:GDP增长9.3%;CPI增长5.4%
2009年
召开时间:12月5日-7日
政策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0.4%;CPI增长3.3%
2008年
召开时间:12月8日-10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9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
实际:GDP增长9.2%;CPI增长-0.7%。
2007年
召开时间:12月3日-5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2008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4。8%。
实际:GDP增长9.6%;CPI增长5.9%。
2006年
召开时间:12月5日-7日
政策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007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4.2%;CPI增长4.8%。
2005年
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
政策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关键是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06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实际:GDP增长12.7%;CPI增长1.5%。
注:历年经济目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之后经由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审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