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来,受秋季稻谷陆续收获上市的影响,国内稻米整体价格呈稳中趋弱的态势。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区的稻米加工企业陆续进入设备检修期,出售库存的意愿较为积极;二是南方中晚籼稻零星上市,价格整体呈低开低走的局面;三是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早籼稻收购工作已渐入尾声;四是节日效应减弱,国内市场对大米需求的增幅十分有限。因此,在稻谷原粮供应量不断增加的打压之下,大米价格呈稳中趋弱的走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场供应压力逐渐显现,南北稻谷价格稳中趋弱
目前东北局部地区的新粮已有上市,且距离大范围收获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为此,部分粮分加工企业近期对陈粮的出库积极性明显提升,从而导致当地大米价格出现回落,跌幅在0.01元/斤―0.03元/斤;苏皖地区由于当地多数加工企业已开始转向新粮收购,所以陈粮价格逐渐走弱,走货量也随之下降,跌幅普遍在0.02元/斤―0.03元/斤;南方籼稻产区新早稻的主流收购价格维持在0.9元/斤―0.92元/斤,较上周下跌0.01元/斤―0.02元 /斤;南方销区由于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虽然走货量有所加快,但市场供应十分充足,米价依然上涨乏力,呈稳中趋弱的走势。
二、影响近期国内大米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国家稻谷政策拍卖持续进行,保证陈粮市场的供应;而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在安徽省、湖北两地正式启云贵,有望托起日渐走低的新中稻价格;此外,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国家力保粮价平稳运行政策取向不变。
二是供需因素:目前,国内新季中晚籼稻上市量正在逐渐放大,国内稻米特别是籼稻米库存位居高位,市场即将面临较长时间的季节性供应压力。
三是生产情况: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中籼稻及早熟粳稻已开始收割上市,但据业内人士反映,由于今年稻谷生长期间的温差较大,导致稻谷腹白较多。同时,苏皖粳稻长势相对正常,国庆过后将大范围上市;南方局部地区晚籼稻虽然遭受干旱侵袭,但对整体产量的影响仍相对有限。
三、稻米价格走势有望趋稳,大米价格暂难摆脱低迷状态
目前,黑龙江局部以及辽宁地区的粳稻已开始收割,不过由于上市量较少,水分偏高,市场价格尚未形成。从近期稻谷拍卖成交结果来看,市场需求正呈下降趋势,用粮企业普遍等待新粮上市。而南方市场虽然籼稻价格局部低开低走,但因晚籼稻正值青黄不接的时期,加之临储拍卖价格偏高,市场需求相对较好,后期继续下跌空间有限。预计后期随着国家托市政策的逐步落实,当地稻谷价格有望企稳回升;虽然双节将至,加上天气逐渐转凉,市场对大米的需求有所回升;不过受原粮供应充足的影响,大米后市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价格短期内将难以走出低迷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稻米市场开始进入“接新”时期,加工企业加快陈米库存出库速度,各品种新米迅速“抢鲜”市场。受供应压力逐渐增加以及南方中籼稻整体价格稳中趋弱的影响,在双节临近、大米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之际,国内陈米价格承压将继续稳中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