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早稻收购进入“下半场” 中晚稻强势依旧

2014-08-29 10:553400
 当前早稻收购仍在火热进行,主产区局部地区已经逐步入尾。早稻市场受托市支撑相对趋稳,中晚稻价格在连创历史新高后继续保持坚挺,后期在节日需求拉动下,粳稻可能相对偏强。
 
  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下,上半年以来持续走弱的早稻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早籼米价格走势却相对较弱,稻强米弱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中晚稻价格在前期连创历史新高后,继续保持坚挺走势,预计后期在节日需求拉动下仍有上涨能力,粳稻市场在基本面支撑下走势可能相对偏强。
 
  早稻收购加快局部逐渐入尾
 
  目前已是8月下旬,往年此时,主产区的早稻收购基本上已经入尾,一般情况下,七成以上的早稻谷已收购入库。今年因早稻成熟推迟,开秤较晚,加上收购期间雨水偏多,给运输和入库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使得新稻收购进度偏慢。
 
  同时,今年早稻收购对托市依赖加重,粮食加工企业及其他贸易商入市较为谨慎,收购量少于往年,且收购的早稻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将择机出售给国库的,这也是导致今年早稻入库进度偏慢的一大诱因。
 
  因此,目前虽是8月下旬,主产区早稻收购仍较火热,但局部地区收购较快,已经入尾。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截至8月25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50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98万吨。截至8月15日,早籼稻托市收购量179万吨,日收购量约10万吨。其中,江西省共收购托市早稻109.4万吨,占全国早籼稻托市收购量的61.2%。
 
  8月下旬,江西个别市县收购已经入尾,其中上高县早稻收购量达90%以上;余江县早稻收购进入尾声,预计下周基本结束;南昌县早稻收购接近尾声,收购主力以个体粮商为主;兴国县目前已售完粮的农户达70%左右。截至8月10日,湖南省早籼稻托市收购量49.96万吨,占新早稻收购量的五成以上。
 
  由于湖北和安徽两省早稻种植规模小,产量不大,托市收购进度相对较快。截至8月16日,安徽芜湖地区累计收购早稻45901吨,同比增加11096吨,国有企业收购18241吨,同比增加10525吨,其中托市收购12884吨,同比增加5961吨。湖北省进度更快,截至7月31日,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11.4万吨,比上年早籼稻上市后的两周多购5.5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早籼稻4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购3.17万吨。
 
  早稻产量略降托市收购或增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下降0.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68.9公斤/公顷,比2013年减少12公斤/公顷,下降0.2%;全国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下降0.4%。早稻产量与市场预计基本一致。
 
  随着大中学校开学,农户出售稻谷的热情可能更高,预计早稻收购将迎来一个小高峰。按照前半个月日均收购托市粮10万吨推算,预计到8月底早稻托市收购量将达300万吨以上。由于今年早稻产量与去年接近,而广西也启动了托市收购,因此,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有可能略超上年的567万吨。
 
  早稻市场走弱中晚稻价强劲
 
  虽然上半年早稻市场走势较弱,但中晚稻市场却在托市收购量大增、市场流通粮源偏紧的影响下,价格在一季度末就踏上了反弹之路,此后一直震荡走高,中晚籼稻及粳稻价格于7月份先后创出了年内新高,甚至历史新高。
 
  以杭州为例,8月25日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安徽产普通晚粳米批发价(下同)为4.46元/公斤,较上旬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江苏产优质晚粳米为4.56元/公斤,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黑龙江产圆粒晚粳米为4.88元/公斤,上涨0.0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08元/公斤;安徽产普通晚籼米为3.84元/公斤,持平,较去年同期上涨0.12元/公斤。除晚籼米外,市场销售的东北晚大米、江苏晚粳米、安徽晚粳米价格均创市场最高纪录。
 
  短期需求旺盛支撑中晚籼稻
 
  预计短期国内中晚稻市场仍将维持强势。主要原因:一是中晚稻米需求短期较为旺盛。当前已是8月下旬,正处于学校开学、学生返校的时候,学校早已开始备货,大米销量明显增加。同时,今年中秋节9月8日就早早到来,这是38年来最早的一个中秋节。由于中秋节临近,加上后期国庆节的到来,大米旺季需求也将较往年提前,短期对大米价格有提振作用。
 
  二是临储稻谷拍卖出库进度较慢,市场流通稻谷粮源略显偏紧。上年新产中晚籼稻临时收储量较大,据统计,2013年产稻谷政策性收购入库量为3261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337万吨,粳稻1357万吨。大量中晚籼稻被托市收购,使得市场上流通的中晚稻粮源偏紧。虽然国家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临储稻谷的拍卖,但成交率不高,从临储流入市场的粮源不多,市场流通粮源偏紧之势尚未根本改变。
 
  截至8月25日,临储稻谷总投放量3342.67万吨,成交370.22万吨,成交率11.07%。370万吨的成交量与总计2694万吨的托市收购量相比,占比仅13%,显然不能根本缓解市场对中晚稻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品质好的大米,货源更紧。
 
  三是当前粮食主产区出现了北旱南涝现象。南方稻谷主产区进入8月份以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也相对偏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防办已先后召开会议要求关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持续的阴雨天气使中稻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率可能降低,并可能使晚稻生长放慢。而6月份以来,干旱袭击了我国华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带来的气象干旱蔓延13个省区,内蒙古、辽宁和吉林3省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
 
  截至8月21日,3省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10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2100多万亩。粳稻大省黑龙江也受到波及,给粳稻的生产带来不确定性,这也提振了市场主体对后市的信心。
 
  四是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大米进口环比出现四连降。由于国际大米需求旺盛,产量预计不及预期,国际大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8月下旬,泰国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443美元/吨,较5月上旬上涨59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470美元/吨,上涨60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报价450美元/吨,上涨25美元/吨。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与国内大米的价差缩小,大米进口环比持续下降。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8.3万吨,同比增加4.123万吨,较6月份减少7.25万吨,环比已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大米进口下降,将减轻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
 
  五是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也对稻米市场构成较强支撑。由于玉米(2379, -8.00, -0.34%)和小麦需求旺盛,加上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二季度以来,玉米及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中玉米价格每吨涨幅超过500元,小麦上涨200元/吨左右,这对稻米市场构成一定的支撑。
 
  乐观情绪增加粳稻可能偏强
 
  短期来看,中晚籼稻及粳稻市场继续震荡走高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基本面有所差异,预计粳稻市场近期走势可能略强。
 
  一方面,新季中籼稻即将上市,季节性供应压力增加早于粳稻。一般在9月上中旬,早熟中籼稻就将开始收获并上市,中晚籼稻市场即将迎来新的血液补充,供应即将得到改善。而新季粳稻上市则要迟得多,因此,青黄不接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临储稻谷拍卖,中晚籼稻出库数量大于粳稻。截至8月2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临储中晚籼稻投放总量1203.92万吨,实际成交236.63万吨,成交率19.65%;临储粳稻投放总量2056.94万吨,成交124.41万吨,成交率6.05%。临储中晚稻成交量是粳稻的近1倍,意味着中晚籼稻在得到大量的临储稻谷补充后,供应相对要好于粳稻。
 
  同时,近期中晚籼稻拍卖成交逐渐趋于下降,从最高时5月30日的成交率48.7%一路下降,8月中旬已降到个位数,8月22日的成交率只有7.24%。
 
  虽然投放量增多是成交率减少的一大原因,但实际成交量也是趋于减少的,最高成交时达35.83万吨,而8月22日的成交已降至9.41万吨。
 
  粳稻的成交情况开始好转,成交率逐步提高。其中固然有投放量减少的原因,但成交量也是实实在在增加的。临储东北粳稻与苏皖粳稻拍卖成交,从最低时的不足2万吨增到近期的4万~5万吨。显示市场对粳稻行情的乐观情绪有所增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5月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07-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