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托市价格支撑,新稻价格保持在托市价格附近
2014年新季早稻上市前,2013年产早稻收购有价无市,市场销售价格在123-125元/百斤,低于去年市场收购高峰期价格和今年托市价格,并长时间持续稳中偏弱行情。
2014年小麦托市收购预案及时启动,市场价格获得了政策支撑,涨势明显。早稻市场行情基本一致,早稻开始收割时,部分粮食企业以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5-7/百斤的开始试探性收购,加工新米供应市场,收购水分普通较高,在16%以上。随着早稻收获进程加快,市场粮源增加,托市收购启动,受政策提振,市场价格迅速上升到托市收购价格附近,收购中期和后期市场价格运行平稳;但不同收购主体间执行价格差异明显,政策性收购企业价格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和粮食经纪人。
二、“稻强米弱”的市场格局持续,市场收购谨慎
低价进口大米对国内籼稻米影响成为常态,新稻上市前,籼稻米市场持续低迷,购销不畅,部分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受到冲击,经营业绩下滑。当前,2013年产早籼米批发价格180-185元/百斤,走货缓慢。粮食加工企业按托市收购价格135元/百斤收购新季早稻,早稻出米率60%左右,副产扣除8-10元/百斤的加工费用后,净值在13元左右,加上资金利息,新籼米的成本价格在205元/百斤以上,稻价与米价形成倒挂,经营风险增加,收购积极性受到压制,参与收购热情减退,少量、谨慎参与市场经营。
三、粮农售粮渠道趋于多元,入库进度低于去年同期
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后,市场价格得到政策支撑,粮农售粮积极性一般。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因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偏低,户均种植面积小,收获后一小部分作为口粮,一部分作为饲料用粮,在农村集镇市场上零销价格要高于现在的收购价格10元/百斤,而且不愁销路,售粮时机自由,售粮方式呈现多元。因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削弱,早稻种植区域分散,政策性收购库点难以均衡,收购进度一般。截止8月21日,共入库早稻1634吨,进度略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634吨,托市收购1634吨,收购方面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占据主导作用,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加工企业尚未有新季早稻入库。
早稻作为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品种,保持合理的库存,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物质保障。从目前收购情况来看,2014年早稻收购继续以国有粮库为主。低价进口大米继续涌入国内,对南方稻米加工企业冲击较大,籼稻米经营利润大幅降低,新季早稻上市后,加工企业入市心态趋于谨慎,收购数量降低。受托市政策支撑,在早稻收购预案执行期间,早稻市场价格将以稳为主,伴有小副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