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国内第二季度经济数据,让人们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担忧有所减轻。不过,从各项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信贷扩张关系依然紧密,GDP增速回升的背后是整个宏观经济负债率的上升。历史经验证明,过度依赖负债来推动经济增长必然不能长久,进行结构调整依然刻不容缓。
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GDP增速从上一季度的7.4%小幅回升至7.5%。然而,据海通证券的一项统计,截至2014年6月末,中国信贷市场总负债率从去年末的297%上升至316%,这意味着在以投资为稳增长主要手段的情况下,债务负担仍在继续恶化。在社会各类负债中,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负债情况恶化最为显著,其中,企业负债/GDP从121%升至127%,金融部门非信贷市场负债/GDP从97%升至107%。
数据表明,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回升仍然是建立在宽松信贷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的。
一个经济体采用负债式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合理,与该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当一个经济体平均年龄低,劳动力人口占比大,即使欠债较多,也可能通过未来的持续发展来偿,债务造成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这与一个家庭年轻劳动力较多,未来能赚更多钱,偿还现期负债的能力自然较强是一个道理。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已趋老化,再采取过度负债式的发展模式,未来如何应对偿付高峰就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15岁至60岁的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就已经出现了首次下滑,下滑幅度是0.6个百分点,其占比也降至69.2%。
中国经济过去之所以能持续保持高增长,得益于中国独特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较好,社会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供给。然而,当一个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逐渐枯竭,旧有的产业模式自然无以为继,也就是到了必须进行结构升级的时候了。不过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时,有关部门对国际经济形势进行了错误的估计,刺激政策过激,致使流动性泛滥,房价暴涨,各地资金密集型及能源消耗型产业盲目上马,整个经济重回了负债拉动经济的粗放发展模式。
“四万亿”刺激政策使中国错过了产业升级的好时机,至少耽误了数年时间。而在这几年里,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同时出现,表明整个国内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处于严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之中。
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特殊国情,决定在进行产业升级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以缓解社会矛盾。然而,保增长的最终目标并非只为保“增长”本身,而是为了让产业升级的过程更为平稳。如果以保增长为名,继续依赖负债式的发展,当人口老化更加严重时,整个经济必然陷入债务泥淖,甚至可能因为丧失了结构升级良机而永远失去重生的希望。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负债,该休矣!
旺季不旺10月猪企“增量不增价”高成本猪企亏损加剧
0评论2025-11-1324
BSPI: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698元/吨,环比上行4元/吨
0评论2025-11-1349
政治干预美联储,美元应声下跌
0评论2025-11-0639
俄乌冲突叠加美元走弱,国际油价反弹超1%
0评论2025-11-0439
美军“袭委”传闻搅动市场,月线下跌反映供应过剩担忧
0评论2025-11-0346
周四两国元首会晤后,中国买家新购入四船美国大豆
0评论2025-11-0354
油价微跌,欧佩克联盟增产预期抵消地缘利好
0评论2025-10-2847
人民日报钟声: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中美经贸磋商成果
0评论2025-10-2743
国家统计局:2025年10月中旬生猪价格环比下降12.1%
0评论2025-10-2475
动力煤供需利好叠加 产地煤价预计延续上涨
0评论2025-1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