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全国财政收支账本,“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等“其他类”随处可见。在去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其他支出”竟高达1.3万亿元。除了总额巨大,其占所属项的比重也不小。比如去年18678亿元的非税收入构成中,“其他收入”高达8716亿元,占比接近一半;而在去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中,节能环保支出下面的“其他支出”占比更是高达95%。专家表示“其他类”金额过高、占比过大是预算管理极不透明的表现。
从财政收支账本的数据来看,“其他类”已然成为了一个口袋项目类别,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款项收支,都被打包悄悄塞进去了,外人很难知晓这些“其他类”里面都有些啥东西。而且,从“其他类”在整个财政收支所占比例来看,明显过大,不符合常理。如果按照账目明细化原则的话,“其他类”只是一个附属项目,那些非常规收支才会被纳入,占比应该是最小的部分。
近些年来,财政收支账目和预决算都在逐步透明化,各款项也逐渐细化,但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仍然存在账目太过简陋、明细化程度不够彻底、水分太大等问题,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各级财政账本。显然,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没做好,留下的漏洞太多,各级财政才会利用机会,将“其他类”做大,把各种猫腻藏在里面。
因此,从财政账目透明化、明细化的改革方向出发,必需揭开“其他类”的神秘面纱,将掩藏在其下的内容晒出来,逐一仔细审核,看哪些符合财政制度,哪些属于违规收支项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完善财政账目的管理制度,把各项收支分类科目做细,每一笔收支都要记入相应类别,且明细到能够追根溯源。比如香港政府的财政账目,细化到一张纸、一把椅子,都可以在账目里面反应出来,市民都能看得明明白白,随时都可以查询,在如此高的透明度下,秘密也就无法掩藏了。
可见,神秘的“其他类”乃是有意为之,各级政府部门缺乏财政透明化的动力,毕竟透明化要触动他们的切身利益,使得那些不符合规定收支项目,再也无法遮掩,不合理的收费、违规公款消费都将无所遁形。因此,要想将财政账目透明化,不仅要将账目细化,还要严格落实责任,对违反统计原则弄虚作假、违反财政管理规定收支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纳税人,理应依法严格收支,让民众能够清楚了解钱怎么来的,都花到哪儿去了。
9月进口猪肉价格短时上涨,国产猪肉创年内新低
0评论2025-09-1824
生猪价格连降四周 生猪价格下降原因找到了
0评论2025-09-1819
猪价下降,养殖为何还能盈利
0评论2025-08-2860
国家统计局:2024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14.2%
0评论2025-08-2767
“美国农民难以长期承受”,美大豆协会呼吁特朗普取消关税
0评论2025-08-2190
8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1287,上调97个基点
0评论2025-08-21156
国际航协:欧盟“绿色”燃油强制令成本高昂且无益于环保
0评论2025-07-2194
农业农村部:七八月份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0评论2025-07-18131
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0评论2025-07-16107
外交部:中国经济顶压前行 稳中有进 向优向新
0评论2025-06-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