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9日 - 中国6月通胀保持温和且明显低于3.5%的全年控制目标;而持续微刺激措施已改善工业领域状况,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跌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并为26个月以来最小。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PPI分别上涨2.3%和下降1.8%,低物价是当前需求偏弱的反映,但也为继续实施较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空间,不少人士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定向微刺激还将发力。
“国内物价偏低,符合经济调整、需求疲弱的现状,但从PPI跌幅缩窄看,伴随保增长见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有助于三季度企业业绩回升。”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他预计全年通胀保持在温和水平,在2.4%左右,而温和通胀也让货币政策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6月CPI同比上涨2.3%,低于市场预期的2.4%,以及5月的2.5%。6月PPI同比下跌1.1%,降幅较5月缩窄,且为2012年4月以来最小。CPI和PPI环比分别下跌0.1%和0.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就数据解读称,6月CPI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总体波澜不惊。食品中,鲜菜和鲜果价格下降较多,但降幅均低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
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有色金属冶炼等多个行业产品价格环比连续上涨,表明当前工业品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欲览中国月度CPI和PPI图表,请点击 bit.ly/1lSr2kr
多数分析人士仍然预计,年内通胀不会构成威胁,将远低于中央政府年初设定的目标,但也有分析师提醒年末会有通胀上行风险。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就认为,二三季度货币增速扩张伴随着低位的能繁母猪存栏和蔬菜季节性上涨,四季度通胀将面临上行压力,年内有可能触碰3%,明年一季度存破“3”望“4”的风险。
国内外金融市场对符合预期的中国通胀数据反应平静。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早盘跌0.35%;对中国经济敏感的澳元兑美元AUD=D4对数据反应不大。
尽管PPI跌幅有明显收窄,但已在负值逾两年,且预计年内转正希望渺茫,反映出工业领域仍为产能过剩所困扰,国内需求未有明显改善。
“物价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反映总需求层面仍然未出现明显好转。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未来进一步的刺激政策仍然值得期待。”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
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颜岩则指出,PPI降幅继续缩窄,工业品整体需求有些许好转,但上游产品价格环比仍在下降,还需基建投资的拉动。他预计货币政策仍会以稳健为主,流动性会表现出平衡为主的局面,当前局部的紧张不改变政策方向。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新增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数据连续两月大降,央行同时公布二季度会议纪要,指出中国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强调稳健货币政策,以及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这让不少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加主动有为,继续灵活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定向宽松。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原本预计PPI年内转正,但从目前情况看可能会延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反映了工业制造业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国内需求也偏弱,稳增长政策也只能起到托底的效果。
”经济只是阶段性回暖,预计下半年政策还将保持当前基调,进行微刺激,货币政策方面定向降准、再贷款,不排除会出现定向降息。“他表示。
不过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观点略有不同,他指出物价水平较低,为目前宽松货币腾挪了较大空间。央行仍会通过利率走廊维持短期利率稳定,但考虑到定向降准、再贷款增加的基础货币已经带来信贷回升、6月M2增速或接近15%,未来继续加大宽松政策力度的可能性不大。
自国务院4月出台微刺激举措以来,央行配合支持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陆续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银监会则宣布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以助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