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走势明显分化
生意社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BCI数值分别为1月-0.64,2月-0.43,3月-0.48,4月0.1,5月-0.19,6月-0.10,呈现出“五阴夹一阳”。另外,6个月的商品价格涨跌幅不一(1月-1.6%,2月-1.51%,3月-1.56%,4月0.5%,5月0.01%,6月0.34%)。2014年一季度中国制造业处于较为严重的收缩状态,经济下行明显,二季度经济有所改善,但动力仍显不足。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表示,2014年上半年BCI的综合表现是近3年来最差的一次。造成如此状况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着陆与大宗商品的下行周期重叠。二是2014年开年就是始自2013年12月下旬开始的“第一浪”,部分下跌动力来自2013年下半年存下的泡沫。三是上半年政策面缺少“干货”,城镇化进程不如预期,导致市场心态趋于保守。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2014年上半年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3种,主要集中在有色板块(共4种)和农副板块(共3种),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有色板块;涨幅前三的商品分别为镍(32.84%)、颗粒硫磺(18.50%)、鸡蛋(14.03%)。环比下降的商品共45种,集中在能源和橡塑,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板块;跌幅前三的商品分别为铁矿石(-28.79%)、焦炭(-25.89%)、甲醇(-21.00%)。
分析2014年上半年大宗商品58榜,刘心田认为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探底,代表性品种为铁矿石、焦炭、动力煤、天胶等,这些品种上半年跌幅均超过15%,多数创出近三、四年新低。二是疯狂,无论是涨幅超30%的镍,还是短短2个月急剧拉升20%的PTA,抑或1月至4月暴跌30%继而5月份暴涨20%的生猪,部分品种的疯狂表现与整体市场的阴冷并不合拍。三是分化,原油上涨7.54%,但汽油下跌3.1%、柴油下跌5.84%、棉花下跌11.18%,但PTA上涨1.32%。
对于上述三种现象,刘心田认为,“探底是市场的主流方向,焦点品种首当其冲非常正常,而这个过程仍将延续;部分品种的疯涨实际上反映了市场的压抑,大部分品种的不振使得市场无处宣泄,因此一有炒作机会,市场就不会放过,甚至变本加厉;分化则说明大宗商品已然走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简单时代,而进入了一个敏感、谨慎的调整期。更加细化的因素在发挥更有力的影响,不同因素作用使得上下游、相关产品走向不统一是正常的,但这属于过渡期,这种现象将会随着市场回归正轨而减少。”
纵观2014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虽然镍“疯狂”过,生猪“生猛”过,但都未对整个大宗商品市场造成根本性影响。而原油、动力煤、铜、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品种,依旧是左右大宗商品市场走向的主要力量,其中最具风向标意义的仍是原油和动力煤。
2
能源产品全线下滑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显示,上半年能源产品几乎全线走跌。生意社能源行业走势图显示,从1月到6月能源行业指数一路下滑,整个能源市场“滑坡”现象明显,大部分产品价格创出年内新低。这也与生意社监测的BCI、BPI指数走势相吻合。
具体来看,2014年上半年能源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原油表现一枝独秀,价格震荡走高,并领涨能源产品。从今年来看,整个油气产业链中,成品油走势与原油走势出现偏离,更多的倾向于市场供需面,上下游去库存成为一种常态。据生意社监测社会库存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社会库存波动幅度降低,大多维持在5-6天的销售量,中下游商家采取快进快出的销售策略,操作较为谨慎,销售情况更为灵活。从上半年来看,截至到6月24日,国内油价11次调整,包含4次搁浅,汽油整体上涨155元/吨,柴油整体上涨150元/吨。
二是醇醚产品未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火爆行情,价格震荡下行,其中,今年一季度跌幅达16.65%。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甲醇装置开工率突破60%,一直居高不下,处于近几年来高位,供需天平不断向供应方倾斜,导致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其分别在1月中上旬和2月下旬出现两次探底行情。进入二季度,受炼厂集中检修影响以及下游阶段性补库需求的影响,甲醇价格跌幅趋缓,为6.76%,并在6月中旬达到年内低点。从短期来看,甲醇将保持供应偏宽松的格局,反转行情仍需等待时日。
三是煤焦产品价格继续创出2010年以来新低,跌幅均在15%以上,供需矛盾凸显是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从焦炭来看,上半年焦炭市场走势呈现类“L”型走势,最高价1327元/吨,最低982元/吨,震幅达35.13%。从4月末开始,焦炭市场略微好转,前期因焦炭行情处于弱势,焦化企业严控开工率,这一点从一季度焦炭产量就可以看出,一季度全国焦炭产量累计达11433万吨,同比下降0.4%。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宏认为,上半年能源产品涨跌难以摆脱震荡走低的态势,整个市场在严重缺乏利好消息面的提振下,上游库存成为一种常态,中下游商家采购多持谨慎态度,“旺季不旺”成为市场的一种写照。进入下半年,供应宽松预计仍将是市场的主流,乐观预期能源市场或将从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开始回暖。
3
暴涨暴跌成有色市场主旋律
2014年有色市场在“寒冬”中开始,并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年初行业指数为792点,截至6月27日其指数为818点,上涨26点。
纵观2014年上半年的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于往年的看点呈现,同样的是都经历了暴涨暴跌行情,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涨跌更为频繁,且产品表现不同步,暴涨暴跌的焦点几乎集中在某一个点或某个板块上。
去年上半年有色市场遭遇重创,除了个别小金属产品外,其他产品普跌,且跌幅较深,跌幅最大的氧化镝达42.86%。而2014年上半年行情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不仅上涨产品增多,且跌幅也有所收缩,但仍有诸多看点。
新年伊始,基本金属板块遭遇暴跌,且跌幅较2013年12月有所加深。表现最明显的是铝,在一季度直接单边下行,跌幅达10.87%,其价格创三年来最低纪录。而该阶段基本金属中下跌最大的是铜,跌幅为15.10%。在3月10日当天有色行业指数暴跌10个点。基本金属板块更是上演“三级跳”,3月10日至12日短短三日,基本金属指数累计下跌21点,指数创三年半来的新低,尽管下跌幅度较大,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去年4月份市场遭遇重创时,行业指数单日就暴跌21个点。春节效应以及产量高企、供应增多是导致基本金属暴跌的主因。
3月中旬至5月中旬,有色市场进入快速突围阶段。市场在经历了暴跌后迎来了暴涨。尽管“阳春行情”来得有点晚,但有色市场依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阴跌局面,而且铜、铝、铅等也从三年低位开始反弹,基本金属指数也从三年半最低位824点强势回升,4月中旬开始,行业指数基本以每日5个点的涨幅急速攀升,而基本金属指数在铜、镍的大幅上升带动下一度创下单日暴涨11个点的纪录,与3月10日至12日短短三日基本金属指数累计下跌21点形成鲜明对比。
5月至6月,市场再度呈现暴涨暴跌,尤其是6月份镍再现大涨大跌,18日还大涨,但19日便出现暴跌,行业指数也如同过山车般上下蹿动。
2014上半年镍以32.84%的涨幅,成为有色行业的涨幅榜冠军,在生意社监测的八大行业中,镍也蹿升至涨幅前五名。从3月下旬开始,镍就开始集中发力,几乎进入了癫狂的状态,而进入5月份更是直线式拉升。由于中国含镍生铁生产商可能减产,在印尼矿石出口禁令颁布后,镍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上升,市场进口镍资源减少,国内现货镍价大幅上涨。
镍的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整个板块的飙涨。生意社数据显示,从3月中旬至5月中旬短短两月时间里,镍涨幅高达57.8%,同比涨幅高达35%。如此过快的上涨,导致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过度透支了上涨能量,也为后期的回调埋下隐患。6月下旬,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精炼镍库存急增19242吨,令总库存上升至305970吨纪录高位,因而导致镍暴跌。
在镍暴涨暴跌的同时,黄金、白银后来居上,6月份其行情呈现暴涨,成为整个上半年最大的赢家。COMEX黄金期货6月19日录得9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伊拉克暴力事件持续,加之乌俄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投资者对美联储将在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感到乐观,促使了贵金属的大涨行情。
与去年同期相比,稀土板块行情明显改善。去年上半年稀土指数跌至周期内最低点300点,上半年跌了近100点。今年上半年板块指数先扬后抑,年初397点,年中399点,但整体波动不大,今年一季度市场经历了一波上涨。三、四月份是稀土市场的传统旺季,下游有一定补库存行为,持货商盼涨心态明显,稀土收储二轮谈判进行,同时工信部发布《2013年稀土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指出继续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外,加快组建大型稀土企业,对市场形成一定利好。2月份稀土板块发力上涨,但后期终究因需求低迷,导致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