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份,进入春播季节和夏收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行情变化转到春播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和夏收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当前的天气情况。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截至4月22日,全国已播粮食作物23.2%,同比快2.3个百分点;其中早稻栽插76.2%,一季稻育秧73.4%。
4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继续呈现稳中偏弱格局。主要是下游产品需求不旺价格疲弱,通过工开率传递到上游原料需求和价格。目前加工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米、面、油这些下游产品在成本的支撑下,向下空间有限。
稻米
4月份,国内稻米整体表现平稳,不同品种间略有波动,主要表现在粳稻平稳趋强,中晚籼稻整体稳定,早籼稻稳中趋弱,大米整体维持平稳格局;东北春耕育秧进展顺利,南方早稻长势良好,后期天气依旧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各地储备轮换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行情。预计后期国内稻米整体趋势不改,品种间价格差异或进一步扩大。 一、东北粳稻稳中趋强苏皖粳米行情偏弱 4月份,国内粳稻米保持稳中趋强的运行态势,尽管各地有储备轮换在维持供应,但前期较大数量的收购行为依旧让市场供应维持偏紧的格局。目前,唯一限制东北粳稻米价格涨幅的就是外需受限,受南方气温提升、降水增加影响,东北大米南下数量有所减少,使得行情进一步走高动力不足。 据市场信息,4月下旬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长粒稻收购价3100-3160元/吨(水分16%,出米率65-67%),较月初略涨20-4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600-4700元/吨,与月初持平。佳木斯地区加工企业圆粒水稻收购价3080-3100元/吨(水分15%左右,出米率68%),较月初上涨20元/吨;佳木斯地区圆粒粳米出厂价4160-4200元/吨,与月初持平。吉林省松原地区超级稻收购价为3160-3200元/吨(水分16%以内,出米率68%),抛光色选的超级稻米出厂价为4500-4520元/吨,均与月初持平。辽宁省沈阳地区普通圆粒粳稻到厂价3220元/吨,较月初上调20元/吨,大米出厂价4480元/吨,较月初持平。
苏皖粳稻米行情相对平稳,据市场数据,江苏江阴4月下旬粳稻收购价在3040元/吨,二级粳米批发价在4130元/吨,相比月初均持平;安徽合肥地区粳稻收购价在2960元/吨,较月初持平,一级粳米批发价在4560元/吨,较月初略降。主要原因是气候影响,导致大米加工企业加大出货。
二、供应较多需求偏弱南方籼稻弱势运行
4月份,南方籼稻米市场走势稳中趋弱,特别是在下旬,受陈稻轮换及其他因素影响,早籼稻及早籼米行情出现明显走低。据市场信息,4月下旬,江西渝水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抚州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均较4月初下跌40元/吨;武汉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760元/吨,下跌40元/吨。长沙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持平。
分析早籼稻如此走弱,供需失衡是关键原因。从供给来看,一是2013年早籼稻较上年增产78万吨,达到3408万吨,让市场供应压力显著增加;二是当前早籼稻轮换开展顺利,各早籼稻储备省份结合今年实际情况较早的安排了轮出时间;三是国际大米价格低迷,大量的进口大米加上其他渠道进入国内的大米进一步压制了企业对国产大米的需求,特别是早籼稻米,多数为工业使用,而进口低价大米正替代了相当部分的国内需求。在供给压力增大的同时,国内市场对早籼稻米的需求却较常年同期减弱:一方面,尽管国家收储同比增加,早籼稻的收购量也有所提升,但相比早稻的增产数量,农户手中余粮依旧相对较多;另一方面,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压制了早籼稻的工业需求,而口粮消费中,又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转向中晚稻米和粳稻米。
相比早籼稻米,中晚籼稻米则表现相对平稳,主要原因是由于中晚籼稻的市场供给相对偏紧,而中晚籼米的消费需求保持稳定。据国粮局网站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28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73万吨,同比增加903万吨,而机构的调研数据则称中晚稻较上年减产,导致农户手中剩余中晚稻数量显著下降。从消费上看,中晚稻的适口性要强于早籼稻,根据机构数据,食用稻谷消费量每年在稳步提升,也体现出中晚籼稻的需求难有减少。据市场信息,4月下旬,安徽芜湖三级晚籼稻批发价2700元/吨,较4月初上涨40元/吨;南京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00元/吨,上涨30元/吨;湖南长沙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吨,南昌标晚籼米批发价3880元/吨,浙江衢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3890元/吨,均持平;江西抚州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640元/吨,下跌20元/吨。
三、播种育秧同比加快后期光热至关重要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截至4月22日,全国已播粮食作物23.2%,同比快2.3个百分点;其中早稻栽插76.2%,一季稻育秧73.4%。
4月份,北方地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利于旱地春播以及东北地区水稻棚内育秧。粮食主产区吉林省耕地化冻条件已适宜春耕,主产区积极开展备耕工作,比去年提前半月,比常年提前近10天。一般情况,春耕时间提前有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粮食质量。农情调度显示,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将继续保持在2亿亩以上,水稻、玉米高产作物面积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
依照早稻发育期规律,5月份早稻进入返青分蘖拔节期,这一时期早稻对水分需求旺盛,同时还需要光照、温度匹配良好才有利于早稻植株健壮生长,并有助于增加有效分蘖。农户应防止在关键期出现气温大幅下降,同时,南方的阴雨寡照也将直接对早稻后期孕穗和抽穗扬花阶段产生影响。
四、进口大米量大价低国际行情继续走低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3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5.225万吨,同比减少11.566万吨,减幅43.2%。1-3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49.093万吨,同比减少20.13万吨,减幅29%。其中,自巴基斯坦和越南进口大米分别占35%和34%,自泰国进口大米占29%。进口量维持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优势明显,以越南大米到南方港口价格为例,越南5%破碎率大米完税成本约3100元/吨,而2013年产中等早籼米批发价在3800元/吨,中晚籼米在3900-4000元/吨。3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0.7014万吨,同比减少5.872万吨,减幅89.3%。1-3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3.1196万吨,同比减少13.5854万吨,减幅81.3%。其中,出口到韩国的大米占57%。
国际方面,泰国5%破碎率大米本月继续走低,月末FOB报价380美元/吨,较上月同期降低25美元;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390美元/吨,月环比略降5美元;受泰国及越南较低价位的大米竞争,印度5%破碎率大米本月小幅走低5美元,月末FOB报价420美元/吨,但依旧有分析认为,印度2013/14年度(4月至3月)的大米出口量可能降低到800万吨,比上年创纪录的1050万吨降低24%。
综上所述,在储备轮换全面开展时期,稻米市场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而今年较大的收储数量也限制了稻米的下行空间,按照往年情况,5月份市场消费处于平稳阶段,下旬后不少仓储贸易企业或为准备收购新季早稻而腾仓备库,这将让本已弱势的早稻行情进一步承压;对于粳稻及中晚稻,在市场没有更大范围和数量的抛储行为之前,行情将维持稳定,但市场对大米需求的平稳,或让“稻强米弱”的格局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