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浙江省农科院育成高产大麦新品种“浙皮10号”

2014-05-06 10:136450
     5月5日讯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大麦改良中心育成的大麦新品种‘浙皮10号’,在浙江省嘉兴秀洲区、嘉善、海盐、平湖和绍兴上虞等地,经过连续两年的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平均亩产358.0公斤,与对照品种‘花30’相比较,增产达13.7%以上。日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麦新品种现场考察和预审。
  可采用免耕直播和机械化操作
  经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品种抗倒耐寒、不易早衰,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丰产性好,中抗赤霉病,啤用品质中等,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据介绍,‘浙皮10号’大麦品种是以‘浙农大3号’为母本,‘浙秀12’为父本,杂交后经系谱选育而成的二棱春性皮大麦新品种。
  叶色浓绿、叶片较宽、挺立,抗寒性好,耐湿性强,可采用免耕直播方式播种,而植株较矮、茎秆粗壮、抗倒伏的特征,适合机械化操作。在穗粒结构和群体结构方面比对照‘花30’均有所提高。
  培育优质大麦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今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内容列入文件之首,并将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从保全部、保所有品种转变为保谷物、保口粮,集中力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产量虽已实现十连增,但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要求下,粮食产量的增长较难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浙江省水田少,而山地、园地、低丘缓坡等旱地资源丰富,旱粮生产发展潜力较大。
  大麦作为春粮作物,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瘠薄、耐低温冷凉等特点,种植简便、省工省本,可在不影响水稻等口粮作物种植的前提上,于每年11月中下旬种植,5月上旬收获,茬口优势明显,是浙江省重要的饲料、啤酒工业和食品加工原料作物。对于增强浙江省粮食总量、丰富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减少冬季农田抛荒、带动山区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悉,“十五”以来,该中心已连续选育出啤酒、饲料、麦绿素加工等各种用途的专用大麦新品种8个。其中,‘浙啤33’作为啤酒大麦主推品种,啤用品质优良,是浙江省大麦主导品种和省备灾救灾储备品种;浙啤33’、‘浙皮9号’、‘浙皮10号’大面积示范亩产均可达420-450公斤,高产田块达500公斤以上。据省分品种官方统计,2013年“浙啤33”、“浙皮9号”等新品种合计种植面积30.64万亩,占全省大麦面积的78.36%;自2011年以来,“浙啤33”等新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80.56万亩,增加社会效益3800多万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