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化名)是天门市渔薪镇金龙泉啤酒经销商。近段时间,镇里的干部和雪花啤酒的经销商多次上门要求他放弃原来代理的品牌啤酒销售,全面经销当地出产的雪花啤酒。杨晓明告诉记者:“渔薪镇机关的的两个人来找我,他是说不能搞金龙泉了,卖就只能卖我们本地酒天门的雪花,要是不听的话就要收酒。他们还说,现在就是要响应我们天门的号召,卖我们天门的酒不卖外地的酒。”
杨晓明口中的雪花啤酒是由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生产的,2005年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进驻天门市,现在已经发展成当地最大的工业企业。调查中,一些啤酒销售商向记者反映,华润雪花啤酒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远不如外地品牌啤酒。今年四月,天门下属的卢市、净潭、杨林等镇卖金龙泉啤酒的客户都先后受到当地政府人员上门的口头威胁,不允许卖金龙泉啤酒,要卖就卖本地的“天门雪花”,不然会有麻烦。
金龙泉经销商桂炳华对记者说:“他随便都可以罚你的款,得罪他还怎么搞啊。镇里、工商所。说罚款,他说这话哪个敢卖呢,雪花是我们的天门企业,说你要卖天门的,这是你们纳税的,你们不卖就罚款。”
除了对经销商进行罚款的威胁之外,当地干部也参加了由天门市各级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会上要求全市20多个乡镇794个村级组织全部喝本地生产的雪花啤酒,把“天门雪花”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不足40%提升到60%以上。天门市干驿镇一位参加了会议的村干部告诉我们,镇里主要是通知工商税务、交警去开的会,对外地啤酒进行打压,没有文字材料,笔记都不许做。
村干部:“天门的雪花啤酒只占天门市场的30%几,每年交6000几百块钱的税,他们要抓税收,他没有下文件又没有怎么搞,就开会说了这个事。
记者:你开没开会呢?
村干部:我开了会的,把村干部全部弄去了。本来顺便说声的,不可能大张旗鼓的搞,但是没有下发文件。
记者:他叫你怎么做呢?
村干部:就是通知商店里卖雪花啤酒你们自己请客也喝雪花啤酒,但是我们不下文,这个东西下文总不是太好,毕竟属于地方保护主义,你看雪花啤酒在天门市场的话他有30%几,他如果是占的更多的话他就可以交税过亿。”
不仅金龙泉啤酒销售受阻,哈尔滨啤酒、燕京啤酒等品牌的分销商也向记者反应他们受到了同样的威胁。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记者进入一家啤酒经销商谈判会议现场,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一名姓周的销售经理在会上说,封杀外地啤酒是企业和政府共同的决定:自称其行使的是副市长职权,全市各乡镇书记都要听他的指挥,剿灭外地啤酒进入天门必须要在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每个不销售雪花啤酒的,都将用行政和其他手段强制执行,确保各乡镇不得有外地啤酒。今年就是要将雪花啤酒在天门的份额提高到100%,成为湖北市场第一啤酒经营大户。周经理还举例说,自己在仙桃、宜昌等地销售啤酒就是用这种强有力的垄断手段争得了市场份额,打开了局面。
其实,华润雪花啤酒通过封杀手段提高市场份额,这事儿并不是头一回。早在2004年华润啤酒就在天津市就使用过同样的招数,在批发环节对其他品牌的啤酒强行封库、禁止销售,并冠以“专营销售”的美称。时隔十年,这样的事件再次上演。探索专营也好,垄断市场也罢,这一切都应该按照市场经济本来的规则来进行评判,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当好裁判员。可如果政府充当一方的代言人,那么天平的两端就会失衡,让市场说了算也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