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取消采购120万吨泰国大米合同

2014-02-08 10:073050
   
    泰国商务部2月4日宣布,中国企业北大荒日前取消向泰国购买120万吨大米的合同,这一数量占泰国大米出口总量的14%,泰国商务部长将之归咎于“泰国反腐败委员会对英拉政府大米补贴政策的调查”。
 
    这笔合同是中泰两国“高铁换大米”计划的一部分。2013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后,中泰两国政府达成该协议,中国参与泰国高铁项目建设,泰国则以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
 
    中国向泰国购米的合同于去年11月20日签署,原定于12月起开始运送大米到中国,但由于英拉政府于12月解散,大米迟迟未能付运。
 
    分析称,此笔交易取消,将会对以英拉为首的泰国看守政府带来重大打击,同时势必影响中泰达成的“大米换高铁”意向。
 
大米收购计划被指作茧自缚
 
    泰国现行的大米收购政策是英拉政府在2011年竞选时期提出的一项政策,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按照这一政策,泰国政府以每吨1.5万泰铢(约合500美元)的价格向稻农收购大米,这一价格高于市场价50%,泰国稻农因此受惠,但政府为此提供了大量补贴。
 
    英拉和她的顾问们认为,通过将这些从农民手中买来的大米囤积起来,他们能推高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但事实证明,泰国政府出台大米补贴计划的时机极其糟糕。在泰国实施高价收购政策之前,由于印度、越南等过限制大米出口,国际米价从每吨300美元飙升至1200美元;但当泰国政府开始高价收购、并大量囤积大米的时候,印度恢复了长期中断的大米出口,菲律宾等主要大米进口国开始生产更多大米,由于产量增加,国际大米价格迅速从1000美元滑落至390美元。由于泰国大米价格被政府人为推高,迅速失去国际竞争力,国内库存堆积如山,2012年去年出口量大跌35%,失去称霸30年之久的第一出口国地位。
 
    由于政府高价收购大米,农民增加种植面积,而收购的大米价格过高、销售困难,使国家财政没有足够流动资金支付农民。根据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银行的数据,泰国政府拖欠农民的大米款项约1000亿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5.41泰铢)。
 
    这一补贴计划已经没有资金,对农民的支付也被拖欠。现在许多农民叫嚷着要求政府返还他们的大米以便他们拿到自由市场上出售。还有一些人向政府施压,要求支付拖欠的款项。就在2月6日,来自东北部十多个府的农民聚集曼谷,并封锁三条主要高速公路,要求政府赔偿因大米采购款数月不付给他们造成的巨大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英拉政府的大米收购政策自201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累计造成44.6亿美元的损失,呼吁泰国取消每年花费数十亿泰铢的大米收购政策。而英拉政府为大米补贴计划进行辩护,称“该计划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指责“抗议活动导致对农民的支付延迟”。
 
腐败调查殃及中泰大米合同
 
    泰国大米收购政策不仅牵涉经济问题,还牵涉政治问题。泰国反对派一向指英拉政府的“大米计划”以高于市价向农民收购大米,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收买农民的选票,是变相贿选,收购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腐败机会。
 
    1月16日,泰国反贪委员会(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mmission)对大米收购政策中是否存在腐败问题进行审议,在听取了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历时一年多的调查结果汇报后,决定起诉前商业部长和助理部长,以及参与大米贸易的两家中国公司的泰方代表,共计15人。
 
    反贪委员会还决定进一步调查作为国家大米政策委员会主席的总理英拉是否放任腐败产生。如果罪名成立,被提起刑事指控的英拉将立即失去总理资格。
 
    该委员会还认定,在泰国与中国进行的政府与政府大米销售过程中,有人员和公司作出虚假行为,参与的泰国公司也可能并非国营企业,并涉嫌伪造虚假的大米出口数额。
 
    根据中泰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对华出售大米由泰国商业部对外贸易厅与中粮和北大荒两家中国国企负责执行。据了解,反贪委员会调查后发现,对外贸易厅将大米出售给两家中国公司的泰方代表后,这些大米并没有被出口到中国,而是转手给了泰国企业,最后又高价卖回给了英拉政府。
 
    据了解,两家中国企业的泰方代表都是英拉所在的为泰党的民代助理。
 
    这也是北大荒决定取消大米合同的直接原因。泰国商业部长称,反贪委员会对大米收购政策展开的调查,“惊吓了中方”,“中国对与我们继续做生意缺乏信心”。
 
    法新社称,针对大米补贴的反腐败调查1月就开始,但中国取消大米采购合同让问题凸显。英拉政府原欲以中国购买大米的款项支付部分农民,中国一旦取消买米,英拉政府将面对更大财政及政治压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5月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07-0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