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月13日 -中国中信证券周一发布策略周报认为,本周市场核心关注点将依然围绕新股发行展开。短期市场下跌进入最后阶段,整体来看IPO对股市流动性依然有压制。
报告指出,上周新股三高现象表象缓解,但实质却更为严重。由于存量股转让的规则,IPO对于市场资金的需求远高于公司实际募资规模,如果综合考虑老股转让,IPO资金需求远高于2012年84%的平均水平。
投机氛围严重的A股市场,为显着虚高的老股转让提供温床,短期加剧资金需求压力,中长期降低公司投资价值。IPO在2014年可能持续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从证监会态度来看,其认为大规模的存量股转让可能与发行人违规故意抬高报价相关。不排除部分IPO存在此状况,证监会新规有助于部分缓解高存量股转让的状况。但我们认为造成高存量股转让更为核心的原因还在于市场投机氛围浓烈,尤其当部分股票稀缺的状况下,打新需求强烈。
因此,在价值投资理念还处于雏形的初期阶段时,注册制改革不宜推进过快,如果不对IPO速度进行一定的窗口指导,可能会时不时出现稀缺股票扎堆发行的状况,尤其2014年本身新股融资压力较大,更将加剧资金供需失衡的压力。
**三高难以根除**
中信发布的专题报告指出,上周奥赛康公告由于存量股发行较大暂缓IPO发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效再度引发市场热议。超募虽然改善,但是市场投机氛围依然浓烈,巨大的存量股转让规模造成IPO对于资金需求的压力没有改变,反而可能加剧。
在新规下,公司超募受到限制,但是在超募受限的状况下,市场投机氛围依然浓烈,新股需求旺盛,造成老股东被动大规模转让存量股。
上述报告还指出,IPO对于资金需求的压力没有改变,甚至由于存量股转让的规则,老股东考虑到必然会减持老股,为了更大程度获利,可能会产生与投资者相互勾结抬高报价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加剧资金需求压力。
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存在两大弊端,其一市场化速度与A股市场所处阶段不符,市场化操之过急容易造成初期阶段资金供需失衡加剧。其二国内老股转让制度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没有改善资金需求的压力。
短期IPO对于市场的压力在2月将有所缓解。我们预计,短期内由于证监会可能对于IPO节奏进行窗口指导,叠加上第一批IPO完成后将有半月到1个月左右的空窗期,2月IPO对于市场的负面影响预计将短暂缓解。空窗期后,IPO对于市场持续压力将重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