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去年稻米“前高后低”,今年托市将“左右走势”

2009-02-04 13:432010

 2009年春节各地稻米市场交易继续降温,各地批发市场上进出的车辆已较往日明显减少,各地加工厂也基本停厂,稻谷市场也是乏人问津,购销清淡。只有零售市场上还比较热闹,不过价格波动幅度并不大,平稳收市几无悬念。各市场主体大都已将目光瞄向了新的一年,对新年后将出台的各项粮食政策倍加关注,尤其是将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8年国内稻米市场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由于国家调控果断、有力、及时,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稻米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要小得多。2008年对国内稻米市场影响较大的有诸多因素。

              粮食产量调增――供应压力超出人们预期
              在政策支持、天公作美、粮价上涨和粮农的辛勤耕作下,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了连续五年丰收,总产量预计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稻谷产量也获得了五连增,产需趋紧状况有所好转。由于当年产量超出预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三次调高了2008年的稻谷预估产量。10月份之前,稻谷产量预测值为18730万吨,较2007年增长127万吨,增幅0.68%;10月8日,2008年稻谷产量预估调高至18900万吨,较2007年产量增长127万吨,同比增长1.59%;2009年1月8日又将2008年稻谷产量上调至19300万吨,较2007年增长697万吨,增幅3.74%。2008年稻谷产量预估值的一次次调增,上调幅度一次比一次大,供应压力一次次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第一次1000万吨稻谷临时收储计划的实施为何没能有效托住稻谷市场的原因。

              政策频繁出台――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增强
              两次调高最低收购价格,促进粮食生产。2008年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一年。年初,为了应对国际粮价暴涨对国内粮价的冲击,防止粮食短缺供不应求、“米贵伤民”,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两次调高最低收购价格,并增加了对粮农的直补,以此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其中,稻谷最低收购价两次上调后,2008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82元,比去年高出7元。

              实施北粮南运和跨区移库计划。为了缓解东北地区卖粮压力和化解产销区之间的矛盾,国家实施了北粮南运计划和跨区移库计划。上半年,铁道部决定自5月1日起,集中全路运输资源,决战60天,突击抢运东北地区1000万吨粮食,最大限度地解决东北粮食外运难问题。下半年,为缓解东北地区新的卖粮难,国家再次启动了北粮南运计划,并对关内销区到东北产区采购粳稻运费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东北地区粳稻销售。同时下达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00亿斤,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完成92.5亿斤,有效地充实了销区粮食库存,缓解了产区收储压力。

              实行秋粮临时收储计划。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临国际粮价低迷以及秋粮的大丰收,为防止粮食价格走低、“谷贱伤农”,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国首次实行秋粮收储计划。10月20日,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650万吨,其中稻谷1000万吨。根据各地秋粮收购进展情况,12月1日又下达了第二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400万吨,其中稻谷750万吨。12月24日,又下达了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00万吨。随着第四批800万吨(其中南方中晚稻5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的下达,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达到了5850万吨,其中稻谷产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稻谷计划2250万吨。截至2008年底,共收购临时存储稻谷1180万吨。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有力地支撑了粮食市场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保证了供应,避免了粮价大涨大落,维护了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国际暴涨暴跌――国内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2008年上半年,受市场供应紧张、出口国纷纷采取控制大米出口措施等影响,国际大米价格出现暴涨,其中泰米从年初的不到400美元/吨冲至4月份的高点1080美元/吨,引起国内稻米价格跟涨,增大了我国调控物价的难度。下半年,随着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全球粮食获得丰收,受国际稻米产量创历史记录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和原油价格的暴跌,国际米价快速回落,年末泰国大米已从高点下跌40%~50%。11月份最低跌至530美元/吨附近。下半年国际米价的暴跌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稳定粮食收购价格的难度。

              托市价年后出――或成为市场走势风向标
              按照惯例,年后国家将适时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当前供求形势相对宽松、经济发展出现放缓迹象的情况下,最低收购价格的确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2008年11月13日表示,从明年新粮上市起,3种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要分别比2008年提高13%、15.3%和15.3%,同时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也将大幅提高,会在明年适当时候宣布。日前浙江省已出台了2009年的早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早稻谷最低收购价定为每100斤88元,比2008年提高了11元,晚稻谷最低收购价由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在晚稻播种前确定。若国家确定最低收购价高于每100斤88元的,执行国家标准。以临时收储的稻谷价格来衡量,最低收购价的确定不外乎高于、低于或接近临时存储稻谷收购价格三种可能。

              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出发,考虑到政策的连贯性,结合国家强调临时存储稻谷要实现顺价销售的意图,最低收购价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最低收购价高于临时存储收购价格,虽有利于农民增收,但不符合稳粮精神,同时稻谷价格提高幅度或将超过20%,高于小麦托市价提高幅度,不利于各品种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因此可能性也不大;如与当前的临时收储稻谷价格基本接近,既有利于稻米市场在当前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且和小麦价格上调幅度接近。但考虑到目前国家对稻谷的掌控力度较强,稻谷价格在年后仍有可能呈稳中略涨之势,也有利于临时存储稻谷的顺价销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1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