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经过去,但目前国内各地稻米市场交易仍在继续降温,各地批发市场进出的车辆较往日明显不足,加工厂也基本维持停工状态,稻米市场也是乏人问津,购销清淡,价格鲜有波动。各市场主体均已将目光瞄准新的一年,对新年后出台的各项粮食政策备加关注,尤其是已经出台的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东北地区稻米市场购销清淡,有价无市。由于在春节期间,南方销区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加上春运尚未结束,东北大米发运难度较大,因此销量急剧下降;而东北农户在节日期间,售粮活动基本停滞,市场稻谷供应略显紧张,但大部分米厂目前仍未开机生产,使得市场采购积极性下降,导致东北稻米市场购销十分冷清,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南方产销区稻米市场逐步降温,粳稻米价格相对坚挺。与东北产区一样,南方产区稻米市场在节日期间销售也逐渐降温,加上一些米厂已库存了部分稻谷,以便在年后择机开工,使得市场采购主体进一步减少。由于南方产区年前曾下达了500万吨的临时存储稻谷收购任务,而此次粳稻也有望被列入收购范围,对安徽、江苏等地的粳稻市场而言形成一定的利好支撑,因此南方粳稻、粳米价格相对籼稻米而言走势相对坚挺。此外,在春节期间,南方销区市场对大米的需求持续放缓,米价因而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仅局部略有振荡,其中晚米及东北大米的涨幅相对明显,普遍在20元/吨。
2009年稻米最低收购价出台,将成为国内市场价格走势风向标。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出现放缓以及稻米供求形势相对宽松的阶段,最低收购价格的确定自然成为粮农、收储企业和粮商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为保护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合理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决定2009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