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11月中国外汇远期交易量暴涨

2013-12-10 10:453370
 

路透北京12月10日 -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今年11月外汇远期交易量暴涨,单月合计折逾133亿美元,远超今年前11个月平均25.21亿美元的水平。这为外管局最新打击虚假远期贸易融资业务的汇发44号文提供了佐证。

 

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国货币网显示,11月各期限外汇交易量均较此前放量增长,其中1周、1个月和1年期交易量明显较大,均在20-30亿美元区间。而10月份远期合计交易量折35.47亿美元,接近三季度合计的36.13亿美元。

 

外管局近日再度发文打击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跨境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外管局强调,对于远期贸易融资业务占比较高,并为涉嫌虚构贸易背景跨境套利的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的银行,要加大抽查、评估和处罚力度。

 

远期交易放量增长,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有直接关系。由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导致美元在远期持续呈现升水,令远期结汇可以享受利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利润。

 

“银行和企业通过远期贸易融资可以延期购买和支付外汇,放大了外汇占款的增量和结售汇顺差的规模,达到保持人民币头寸,套取境内外利差,应对人民币流动性紧张的目的。”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在研究报告中称。

 

他认为,此举多在表外,掩盖了短期外债的风险程度,且存在期限错配和币种错配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常可能要求银行上报这部分数据,但并未对外披露。

 

企业通过远期贸易融资、再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加大了远期市场的抛压。这使近期远期/掉期曲线被人为压低,脱离利率平价水准、并产生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银行为对冲远期结汇敞口,通过掉期工具在即期市场进行结汇平盘,也对人民币即期市场产生额外的升值压力。即期市场11月走势持平,因有疑似央行干预的大行购汇存在,但交易反映结汇压力较大。

这也解释了10月份出现天量外汇占款的原因。10月中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令人侧目--较上月增量扩大近七成,至4,495亿元人民币,且创下2008年1月以来的单月新高。

 

谢亚轩称,根据经验估计,11月远期贸易融资造成的外汇占款虚增在500亿至1,000亿人民币之间。估计当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有可能高于其此前预测的1,500至2,500亿的区间。但44号文生效后,12月和2014年1月新增外汇占款可能回落至1,000亿至2,000亿之间。

 

外管局44号文与年中时打击虚假贸易的20号文相呼应。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仅有7.7%,但同期出口增速高达18.4%,尤其对香港出口同比大增74.1%,引发对热钱加速流入的担忧和对外贸数据“虚高”的质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