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高粮价时代应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

2013-11-28 16:252330
  在粮食问题上,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自给率低、劳动力短缺、食品安全、生产方式零散、土地流转等问题。

  11月22日,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农业现代化及粮食安全国际论坛”上,中日专家就双方存在的共性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并积极寻求破解之道。

  日本岐阜大学教授今井健说,日本现在的粮食问题在于自给率低于40%,即60%的粮食要靠进口。特别是玉米,全部要从国外进口。“大米作为日本人的主食,95%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有5%要靠进口。”同样,日本也面临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全国有61万公顷土地抛荒。日本国内农业生产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过于重视制造业,不关注农业生产。

  今井健说,日本农产品价格很高,因为日本生产大米的成本是美国的10倍,一个美国农民的土地是日本农民的100倍。“日本的进口国如美国、澳大利亚都是大农场的农业模式,而亚洲国家农业生产是零散的生产方式。”这一点,中国和日本差不多。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何让国内老百姓接受高昂的农产品价格,就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食品安全,二是节约资源,三是安排就业。其中,国民最关心的是食品的安全性。

  “现在,日本年轻人没有人喜欢农业。”今井健说,目前,日本国内的农民人数约186万,其中近六成为老年人,老龄化问题严重。近年来,为吸引年轻人加入务农队伍,日本农林水产省向45岁以下新增务农人员每年拨付150万日元的补贴,相当于10多万元人民币。

  今井健认为,在粮食问题上,中日都面临着如何提高自给率的问题。毕竟,大量进口粮食并非好事。如何克服零散小规模的耕种方式,也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客观来看,零散小规模耕种仍然是今后长期的主流农业生产方式。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金鹏辉行长说,提到粮食安全,自然会提到粮食自给率。现在,中国每年就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5800万吨,起初只有几百万吨。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水资源污染、环境污染,另外没有人愿意种地,农村留守的多是老幼。

  金鹏辉认为,要树立分层次的粮食安全观,不能过度关注粮食的产量,如多少连增,要保持土地的肥力。“进口粮食,其实就相当于进口水和耕地,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和耕地贫乏的国家。”“真正解决粮食危机的首选,是回归市场提高粮价。”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丙涛说,经济发展了,不仅粮食生产、供应会增加,而且人口相应减少,降低粮食消耗。若只追求低级的生存目标,反而会使人口快速增加,粮食安全的压力更大,进入恶性循环。对于中国人来说,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很好地解决生存问题。

(徐刚领、鲁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