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08/09年东北稻米产销形势分析

2008-09-28 09:362450

近年来,东北产区稻谷连年丰收,国内稻谷产量增加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由于稻谷丰收,销售不畅,在其它粮食品种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东北稻谷价格却连年下滑;虽然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给是偏紧的趋势,但目前东北稻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却是不争事实。现就 2008/2009年度东北产区稻米产销形势进行分析:

  一、2008/2009年东北稻米产销形势分析

  1、产量继续增加

  2008年,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和较好的天气配合下,东北产区稻谷将再获丰收。据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东北三省稻谷播种面积为 5780万亩,比上年增加120万亩,增幅2.1%。其中,黑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3678万亩,比上年增加135万亩,增幅3.7%;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 112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辽宁省水稻播种面积976万亩,比上年减15万亩,减幅 1.5%。在稻谷生长期间,东北三省虽然前期温度较低,但水稻出苗较齐;进入6月中旬后,雨水普遍较多,气温较高,有效地弥补了前期低温造成的不利影响,虽然黑龙江省7月末发生了历史罕见的草地螟虫灾,但水稻没受其影响;生长后期气候条件也较好,水稻灌浆充分,丰收已基本定局。据预测:2008年东北三省稻谷产量将达到2830万吨,比上年增加177万吨,增幅6.7%。其中,黑龙江省水稻产量1760万吨,比上年增加110万吨,增幅6.7%;吉林省产量540万吨,比上年增加40万吨,增幅7.4%;辽宁省产量530万吨,比上年增加27万吨,增幅5.1%。

  2、消费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稻米消费主要有口粮、饲料、食品工业、种子和损耗五项消费。东北大米都有是粳稻,全部作为口粮消费。据测算,2008/2009年度东北三省稻谷消费量约为1150万吨,比上年度略降0.5%。其中黑龙江省稻谷消费量为420万吨,吉林省300万吨,辽宁省450万吨。2005年以来,我国粳米消费量增加明显减缓;但随着东北粳稻增产和粳籼稻米差价缩小,东北粳稻消费量又有增加趋势,但增幅不会太快。

  3、产消平衡节余,外销数量扩大

  2008/2009年东北三省稻谷产量2830万吨,消费量1170万吨,产大于消1660万吨,节余数量进一步扩大。预计2008/2009 年东北三省销往关内和出口的大米达为1100万吨(折合稻谷160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销往省外大米73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20万吨;吉林省销往省外大米290万吨,与上一年度持平;辽宁省销往省外大米8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10万吨。当然东北大米外销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最主要是铁路运输和南方需求量与出口数量。由于“北粮南调”的实施,2008/2009年东北三省稻谷期初库存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据测算,2008年10月初,吉林省(全社会)稻谷库存约为17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0万吨。

  二、2008/2009年东北稻米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展望2008/2009年东北稻米市场,促进稻米价格上升和推动稻米价格下降的因素都有。

  上涨因素分析

  展望2008/2009年稻米市场,影响稻米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

  (1)生产成本推动。2008年国内外物价大幅提高,煤、电、柴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机耕、灌溉、农膜、种子等种稻物资费用进一步增加,据调查,2008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超过35%,东北水稻平均种植成本比上年约上升了28%。8月份国内CPI指数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上涨趋势没变,尤其是PPI指数走高,使得2009年稻米生产成本还要进一步提高,增强了稻米价格上升动力。

  (2)国际大米价格拉动和国内籼米价格推动。2008/2009年度。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虽然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但价格仍然高出国内大米价格较多,对国内大米出口和价格升高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国内早籼稻收购价高开高走,中晚籼稻也维持在较高价位,与粳稻价格差距缩小,粳稻价格南高北低,都将推动东北粳稻米销量增加和价格上升。

  (3)政策支持。为保护农民利益,阻止东北粳稻价格下跌,2007/2008年国家在东北首次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并将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到0.82元,使东北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上了一个新台阶。“北粮南调”的实施有效缓解了东北稻谷库存过大的压力,使东北稻谷库存比上年期初有所降低,支持了价格上升。但相比之下,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仍然偏低;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关注东北新粳稻收购情况,并将根据情况进展,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

  (4)心理预期支撑。受物价和其它品种粮食价格上涨,种稻成本增加,早稻、中稻价格走高的影响,农民对今年粳稻价格上涨的期望较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粳稻米价格回升。据我们调查,今年吉林农民稻谷的生产成本约为1560元/吨左右,他们说如果稻谷收购价低于1800元/吨就暂不卖。

  2、下跌和制约因素分析

  (1)供给增加。2008年国内外稻谷普遍增产,国内产消平衡节余增加,尤其是东北产区粳稻产量增幅较大,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充足的稻谷供给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打压作用。

  (2)库存偏高。由于国内稻谷连续5年增产,特别是近3年来的供大于求,使国内稻谷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粳稻库存更是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增强了稻米价格下跌趋势。

  (3)出口增长困难。2008/2009年度,虽然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仍将高于国内市场价格较多,但由于世界大米贸易量较小,我国粮油进出口还要受国家宏观调控限制,与国际市场有一定的隔离性,出口量难有较大的增长,影响了稻米价格走高。

  (4)农民和经营者心态正在发生变化。7月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走低和国内物价回落,都对农民和粮食经营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价格预期开始降低,减弱了价格上升动力。据吉林大米加工企业反映,如果国庆节后新稻收购价格超过1800元/吨,他们将不轻易入市收购。

  (5)铁路运输影响。6月末“北粮南调”结束后,东北粮食进关运输依然困难;从7月1日起,国家又将铁路运费提高0.02元/吨公里。2008 /2009年,由于铁路运输紧张和运输费用提高,一方面使东北粳米进关受到制约,导致东北粳米有时因外销不畅而出现卖稻难,价格下滑。另一方面将增加东北粳米在销区的销售成本,削弱了东北粳米在南方的竞争力。

  (6)政策的不确定性。2008/2009年,由于东北和国内稻米继续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定局,政策取向就成为决定东北稻米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如果国家不出台支持东北粮食外运和提高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东北稻米价格将大幅走低,有可能又回到2007/2008年初的状态;如果继续控制稻米出口,也将对东北稻谷起到一定的打压作用。

  3、走势预测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由于2008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和东北粳稻产量都继续增长,尤其是东北地区稻谷产销平衡后结余较大,库存增加,南下受到铁路运力制约,2008/2009年东北稻米价格下降趋势增强;但受物价全面上涨,稻谷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大米价格低于国际大米价格较多,国家政策支撑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东北粳稻米市场价格整体上呈稳中有升态势,但增幅不会太大,不同时期价格也会有不同变化。从时间上看:进入2008年10月份后,由于新稻上市,南方对东北稻米需求减少,稻米供给压力加大,农民和企业都在观望等价,稻米购销活动减弱,东北新稻在新的最低收购价和当前价位的支持下,与去年同期相比将高开,但比当前收购价有所降低;预计黑龙江、吉林、辽宁10-11月份的平均收购价分别在1800元/吨、1820元/吨、1850元/吨左右波动。12月至2009年春节前,由于企业经营需要和节前销售旺季作用,东北地区稻谷价格将有小幅上升,平均在1860元/吨上下徘徊。春节后,由于需求减少,粳稻米交易转淡,但稻谷的保管费用已上升,价格将大体保持在节前的价位上。5月份后,稻米价格将呈季节性回升,稻谷播种面积和前期生长情况将对稻谷价格产生一定影响。7-9月份,受南方对东北稻米需求的增强,稻米价格将呈上升趋势,稻米生长情况也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但在此期间,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或对东北稻米运输缺乏有效支持等,都将对上述分析产生影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1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