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提速反垄断法
银行乱收费或成打击对象
最新消息显示,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三部委正在酝酿《反垄断法》相关细则。其中,商务部正在加紧制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条例》。而在对奶粉、白酒、平板电脑、医药等行业垄断进行调查并开出了巨额罚单后,国家发改委或许又会将矛头指向银行,银行乱收费或将成为下一个打击对象。
根据国务院规定,反垄断执法工作由三个部委分工承担:商务部负责经营者集中审查,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负责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两个机构之间界限在于是否涉及到价格,如果涉及价格的垄断协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其他的由工商总局负责。
相关细则年底上报
国家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我国的《反垄断法》的细化工作也在发力。
据《中国经营报》的消息,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三部委正在酝酿《反垄断法》相关细则。
根据国务院规定,反垄断执法工作由三个部委分工承担:商务部负责经营者集中审查,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负责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两个机构之间界限在于是否涉及到价格,如果涉及价格的垄断协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其他的由工商总局负责。
目前,商务部正在对《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适用标准的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条例》正在制定之中,预计年底上报国务院。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在积极行动。早在一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 《关于建立完善价格监管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包括反价格垄断在内的制度体系。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对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 《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开出6.7亿元史上最大罚单后,其又对白酒、医药、平板电脑等相继开出罚单。最新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或许又会将矛头指向银行,银行乱收费或将成为下一个打击对象。
垄断影响资源配置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的背景下,三部委加速对反垄断法细则的制定并不令业界感到意外。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第一次明确市场的地位,并要求力举 “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调“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而在同一时间段,《发展和改革蓝皮书》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其就2003年至2013年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年对行政性垄断与“玻璃门”问题进行了探究。蓝皮书指出,过去的十年,正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行业垄断与“玻璃门”这两大因素,严重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阻碍了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事实上,当前我国垄断行业的现状有目共睹:在能源领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被称为 “三桶油”,市场地位非常强势;中国移动[微博]、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三大巨头则垄断了电信与通讯行业,有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上网速度排在全球第94位,但相关资费却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倍甚至数百倍;而凭借着政策营造出来的贷款优势地位以及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中国银行业的骄人业绩也已让市场习以为常。对此,社会各界的反垄断呼声渐起。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更是公开表述,2012年中石化日均被骂就达到639人次。
分析人士认为,要想让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就必然要求对当前市场中饱受诟病的垄断力量首先发力。
尚需顶层制度设计
面对不少领域中的垄断现象,各部委却受制于目前《反垄断法》执行标准、审查规范不明确,现行查处权限和执法力度频频受限。
上述蓝皮书就指出,完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是改善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反垄断法》的出台,尽管填补了我国在行政性垄断立法领域的空白,但立法存在滞后性、可操作性差、条款不细、跟不上行政改革形势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现实执法效果。《反垄断法》应当由专门部门专责执法,动态将形势变化导致的最新政策转化成法律形式固定在法律条款,并特别注重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
也许,这正是三部委提速制定相关细则的现实原因。不过,反垄断也并不意味着将我国的优势行业打散打乱。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此前公开表示,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而是“散、乱、差”问题。
楚序平表示,打破垄断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国资委将配合有关部门,针对油气、交通、电信、自来水等不同行业特点,引导企业放开竞争性业务。他直言:“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而是存在‘散、乱、差’问题。所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到处受到西方跨国垄断企业的排挤,甚至出现了全中国500多家钢铁企业为几家跨国铁矿石垄断企业‘打工’的怪现象。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高集中度。 ”
可见,垄断也好,竞争也罢,关键是要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让资源在市场中配置,也让消费者得到应有的实惠。而这一切都需要更为智慧的顶层制度设计。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