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21日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周四发布研报称,10月份中国经济活动数据略好于预期以及周四公布的制造业PMI初值表明,短期内增长前景仍稳健,但三季度可能已经触顶。
汇丰今日公布的中国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降至50.4(摩根大通:50.7,市场预测:50.8),而10月份的终值则为50.9。其中,生产指数进一步上升至51.3(10月份是51.1),是自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新订单指数从51.5降至51.0,出口订单指数降至50临界点以下,为49.4 (10月份是51.3)。此外产成品库存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8。在三季度强劲复苏后,企业似乎变得谨慎起来,库存回补势头温和收缩。11月份订单库存比小幅回落至1.02(而10月份为1.03)。
在价格方面,购进价格分指数回落1.0个百分点至51.8,生产价格分指数回落0.6%至49.8。短期内PPI通缩压力可能将持续。
朱海斌在研报中表示,短期内良好的经济前景为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中共18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将有利于长期增长,但部分改革内容(解决产能过剩和财政不平衡问题)将拖累短期经济增长。估计本轮复苏已经在三季度触顶(环比季调折年增长9.1%),而且未来几个季度增长势头将放缓。
摩根大通预测2013和2014年中国全年GDP为7.6%和7.4%。短期内,政府将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和中性的货币政策。政策利率和存准率将保持不变,而且将继续“逐步放松信贷”(即信贷增长将放缓,但仍远高于名义GDP增速)。
此外,摩根大通预计监管机构将加强对影子银行和银行同业资产的投机金融活动的监管和监督,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同业市场和信用市场活动更加谨慎。
在未来3-6个月里,金融改革可能将取得更多进展,以展示新领导人对结构性改革的决心,政策行动有可能涉及以下方面,包括:(1)推出可转让存单产品;(2)民营银行的审批;(3)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日间交易区间从1%扩大至2%;(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