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籼粳走势将略显差异,“稻强米弱”格局仍将会持续
时至10月末,伴随着国家在东北三省收购400万吨粳稻、南方八省收购600万吨中晚稻,以及关内销区企业进入东北采购粳稻、大米给予运费补贴等利好政策的落实,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趋于稳定,市场交易气氛明显好转,国有粮库等主体入市采购积极;而国内大米市场依旧维持弱势行情,需求持续低迷,新米批量上市,市场供大于求状况明显,局部价格小幅震荡走低。预计短期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行情将维持平稳运行,“稻强米弱”的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政策效应显现市场趋稳
据中国大豆网了解,截至10月30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1880~1920元,绥化地区长粒稻谷收购价1840~1880元,鹤岗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00元,建三江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760~1780元,均较上周上涨40~60元;吉林白城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40~1880元,松原地区超级稻收购价1880~1900元,均上扬60~100元;辽宁盘锦地区稻谷收购价1920~1960元,沈阳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1920~1940元,均上涨40~60元。江苏镇江地区普通新粳稻收购价1940元,泰州地区1900元,安徽六安地区1830~1840元,均下跌40~60元;江西南昌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1840~1900元,湖南湘潭地区晚籼稻收购价1860元,均下跌20~40元;杭州市场圆粒东北米批发价3120元,广州市场3080元,昆明市场3120元,均下降40元。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扶持及新粮批量上市的打压下,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趋于平稳,局部略有涨跌,预计后期随着国家政策效应的全面显现,国内市场将维持稳中趋强的走势。
运费补贴激发采购热情
随着国家在东北主产区黑龙江按照国标三等每吨1840元收储240万吨、吉林1860元收储120万吨及辽宁1880元收储40万吨新产粳稻的政策启动以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稻谷购销活动明显趋于活跃,大部分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纷纷积极入市收购,稻谷价格稳中有涨。其中,部分地区由于价格相对较低,收购主体入市采购增多,随着收购量的扩大,市场出现跨区域和竞争收购局面,对稻谷价格起到拉动作用;同时,大部分农户对现行价格仍不认可,存在一定的惜售心理,但由于气温不断升高,手中高水分的稻谷容易发生霉变坏粮,从而使得其售粮心理较为矛盾。另据国家发改委通知,自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期间,关内销区企业(经过国家粮食局及财政部审批之后)进入东北采购2008年产稻谷及大米享有运费补贴,其中黑龙江为120~280元/吨、吉林60~160元/吨、辽宁20~80元/吨。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鼓励南方销区企业进入东北采购稻米,同时也将促进本地企业的采购及开工积极性,对稻米价格必将形成一定的支撑,加之后期大米市场需求逐渐好转,预计东北粳稻米市场价格将震荡走强。
苏皖新粮集中批量上市
10月下旬以来,南方粳稻市场苏皖产区新季稻米开始集中批量上市,市场上货源供给充裕,需求比较平淡,季节性销售压力有所显现,加上气温高,新米水分较高,不易大量储存,导致粳米价格持续回落,同时也打压了粳稻价格,部分地区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在市场需求难以好转的情况下,苏皖等产区各地米厂、加工企业对后期市场行情看淡,观望心态浓厚,多数加工企业仍以销定购为主,收购数量有限。另据了解,国家11月初将在苏皖等地启动临时收储任务,届时以国有粮库为主的国储大军将全面进入市场收购,而且各地粮库也已腾出仓库准备进入市场采购,据了解,江苏张家港、常熟等地将实行价外补贴政策,而且随着水分的降低,稻米容易储藏,后期大米加工企业也将恢复采购热情,市场购销将逐步活跃。
国储即将展开全面收购
10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南方新季晚籼稻的逐渐收获上市,处于上市高峰期的中籼稻市场表现明显,其价格持续震荡走低,市场购销比较冷清,企业等主体采购十分谨慎,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但随着10月20日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安徽、湖南为主的中晚籼稻产区市场价格开始止跌趋稳,市场购销冷清的局面有所好转,个别企业及粮库陆续进入市场采购。据了解,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了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政策,国标三等或以上的2008年产新粮将按照国标三等1880元/吨的标准在南方八省收储600万吨中晚稻,其中江苏70万吨,安徽125万吨,江西100万吨,河南50万吨,湖北125万吨,湖南80万吨,四川50万吨。目前,中晚籼稻正处于收获上市期间,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对其影响作用将较为明显,后期随着国家政策效应的显现,中晚籼稻市场整体将保持平稳运行。
国内米市仍将延续弱势
10月份以来,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国际大米需求迟滞的影响,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米价不断暴跌,不仅回到了前期涨价之前的价位上,甚至继续往下走低,据了解,目前越南大米价格仅为400美元,而泰国大米近期也将跌至400美元。在国际大米价格全面下跌的大环境下,正处于新粮集中批量上市的我国大米市场也步入跌途,新米的大量集中上市,给销区市场带来较大的供给压力,且在油糠等副产品持续走低的制约下,我国大米市场短期仍难走出弱势低迷的行情,但受国家政策制约,大米市场价格跌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