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横贯我国大陆东中西部,造就了沿长江一带的重要经济轴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7月视察武汉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11月9日,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参加该会议的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正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中心,“长江经济支撑带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有望成为继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之外的第二条支撑带,真正成为‘中国经济脊梁’。”
长江将成我国重要经济轴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中国继沿海开放开发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沿江开发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认为,未来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就曾表示,当下面临的改革形势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的改革进程将会同时推进,形成全方位、更加全面的开放格局。
有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的18%、人口占全国的36%,GDP占全国的37%。另外,全国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87%的外贸货物都依靠长江航运。长江经济支撑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二直辖市,承东起西,接南继北,通江达海。
“长江经济带是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第二大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最重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在位于武汉的交通部长江航道局调研时说。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长江经济支撑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他们呼吁,沿江七省二市加强流域合作,依托长三角、中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新支撑。
为了发展长江沿岸经济,上述论坛通过了由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等发起倡议《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倡议》。该倡议第四项表示,沿江七省二市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抓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区域合作工作推进新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共同编制流域发展规划;加强协调沟通,合作推动长江开发保护立法工作;加强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升级再造长江经济支撑带。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友凡认为,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对长江流域地区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并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和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效率。
九省市欲编制“长江经济带”规划
“沿长江通道”历来是国土开发的一级发展轴线。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
1987年完成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以东部沿海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型结构为主发展轴线。
1990年完成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进一步表述为“2000年前后,我国生产力布局以沿海、沿长江、沿黄河为主发展轴线”。
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陇海、沿江和沿海、京哈-京广、包昆为主体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横四纵”轴带为主干的多中心网络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9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启动了《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在起草工作会议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明确表示,“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
进入10月以来,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领衔,10多个部委参加的联合调研组,马不停蹄地在长江沿线的七省二市调研,听取意见。
与此同时,上海、重庆、湖北、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9个省市,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涉及本地的经济开发战略,为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规划作参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忠家透露,长江流域七省二市正加紧编制上报涉及本地的经济开发材料,为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规划作参考。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经济带”规划设想,是长江经济带将依托4大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这4个定位,最终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转型升级新支撑带。
本报记者获悉,国家编制上述规划,也使得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定位发生了变化。比如过去80年代浙江在规划带范围。本次是以长江主干道考虑,浙江省未纳入,但是云南因为有水富县的港口为长江第一港口(过去是四川宜宾),所以被纳入到长江经济带规划。
专家献言长江沿岸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长江流域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环境承载力最为突出的地带,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就是要依托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第二级的新的支撑带,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走的路基本上都是从沿海开始,然后沿着内河溯流而上,在内河周边发展起来。黄河现在不能航运了,是地上河,我国最大的航运通道就是长江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建文表示,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是必然的选择,上升到国战略也是必然的选择。”
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廖元和认为,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中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有利于缩小中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也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目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国在沿江部署了六大区域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两型社会、成都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前不久,又设立了含金量十足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专家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在向长江流域转移,本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在一体化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强调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和创新驱动。